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民宿正以星火燎原之势在全国各地兴起。目前,我省已有177家旅游民宿达到“皖美金牌民宿”标准,526家旅游民宿达到“皖美银牌民宿”标准,另有近百家民宿即将跻身“皖美金牌民宿”。不过,省政协委员黄保锁在调研中发现,我省的民宿酒店存在同质化、地域分布不均等问题。省两会即将到来,他正在精心打磨一份与民宿发展相关的提案,“希望通过‘民宿+’模式助力乡村振兴,为建设旅游强省贡献一份力量。”
民宿,起源于英国,广泛发展于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作为旅游业的重要业态,民宿承载着游客对“诗和远方”的想象,是乡村经济发展中蓬勃而生的一种新产业、新业态,已成为文旅经济创新发展的新引擎,为农文旅融合发展、文化传承保护注入了新的活力。“农文旅消费是连接城市与乡村、文化与旅游的纽带,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作为农文旅消费最主要的场景之一,民宿酒店的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农文旅消费的繁荣程度。”黄保锁告诉记者,民宿酒店不仅仅是提供住宿的地方,更是体验乡村生活、感受乡村文化的窗口。通过精心设计的建筑风格、独特的自然景观以及丰富的乡村活动,民宿酒店能够吸引大量游客前来体验,从而带动当地的旅游消费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民宿酒店还能够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来源,促进乡村经济的繁荣。“一定程度上,民宿酒店对大力提振农文旅消费,对于扩大内需增长、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不过,黄保锁在调研中发现,当前民宿酒店在发展中存在着不少问题。“首先是民宿酒店同质化现象。”据黄保锁介绍,由于民宿酒店行业的门槛相对较低,不少民宿在设计和运营上缺乏创新,导致市场上出现了大量风格雷同、服务相似的民宿产品。“同质化竞争不仅难以满足消费者对于个性化和差异化的需求,还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过度开发。”与此同时,民宿酒店还存在地域分布不均等情况。一些热门旅游城市和景区附近,民宿扎堆,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而在一些小众城市和乡村旅游目的地,即便自然资源、历史资源基础好,民宿发展却相对滞后。“虽然文旅部出台了相应的民宿规范和标准,但在具体实施中仍存在较大差距。”
那么,如何让民宿酒店产业更好地提振农文旅消费、助力乡村振兴?黄保锁建议,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发挥主导作用,引导民宿酒店业健康有序发展。在民宿酒店项目开发运营方面,以政府主导、国有资本注入、或是国有平台和民营企业合作为主,辅以民营资本介入,形成产业发展良性健康互动。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来支持民宿酒店的发展,扶持相关培训服务机构,大力培训乡村人员在项目管理、服务业务与专业技术能力。“既解决乡村人员就近就业问题,又解决民宿酒店对各类人员的需求。”
“同时还应该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规范民宿酒店的经营行为。按照文旅部出台的行业标准,进行规划与运营指导。加大对民宿酒店的监督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黄保锁还建议,举办类似贵州“村超”、乡村旅游节、民宿文化节等活动,为当地民宿酒店引流。通过民宿+美食、民宿+当地文化体验等方式,开发民宿综合旅游产品,提振农文旅消费,助力乡村振兴。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姜志远 图片由黄保锁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