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曾对我说,九尽桃花开,又是艳阳天。父亲说的真好,那桃花开,艳阳天,春光明媚,煞是喜人。桃花盛开的春天,是在九尽之后。也就是说,没有历经数九寒天,哪里来的春和景明春色妖娆。
出九之后,我走在乡野,看小道两旁,花草树木,渐涌新绿,尤其是那桃花盛开,春意盎然,孩子们在桃林里奔跑,摘桃花,唱童谣,快乐得赛似神仙。我记得,我第一次看桃花,是跟着父亲身后,去乡下游春。父亲说,春深日暖,花草有情,那桃花更是有情,开得漫山遍野,让村庄红了,人心也红了。父亲还说,冬天过去,春天来了真好,日子就会红火起来,生活也会越来越好,就像桃花一样红艳。
记得当时,父亲告诉我,九尽桃花开,是数九歌里的最后一句,在我国民间口口相传。他还告诉我,从每年的冬至日开始数,数到三九天气最冷,数到九九八十一天时,为寒气尽的时日,桃花盛开,春已深矣。
后来我才知,在中国传统哲学里,阴阳消长,暖来寒去,犹如冬尽春生,梅花落了,桃就开了。“九”字,在中国文化里为极数,有最大、最多、最长久之意,九个九八十一,最大不过,乃极致之数,寓意寒冬否极泰来,极致到头了,就会寒去春来,桃花红艳。
我所知道的数九歌,说法五花八门。比如数到九九时,不只是“九尽桃花开”,还有“九九杨落地”,“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九九八十一,庄稼老汉田中立”,“九九八十一,安排蓑衣和斗笠”等。九九结语,说的都是春天来了,唱的都是“九九消寒歌”。民谚说:“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九尽桃花开”。明代《帝京景物略》中记载:冬至日,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
“九尽桃花开,春耕不能歇”,说的是春天真好,一切充满生机,向阳而生,为农耕最佳时光。九尽桃花开,也是“出九入春”的最佳景象,最美风光。那桃花开了,给冬天画上了圆满句号,隐喻春来了,登上天地舞台的桃花,是春的精灵,季候的尤物,天地最富丽的景象。
苏轼有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隔着翠竹,看早春的几簇粉红桃花,掩映风光,开得扑朔迷离。贾至在《春思》里写:“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桃花开得迷乱,香气缭绕,让人目不暇接。杜甫在《曲江对酒》中吟诵:“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桃花开,杨花落,对酒当歌,曲江情意缱绻,风光无限。
张志和有“桃花流水鳜鱼肥”,王维有“桃红复含宿雨”,崔护有“人面桃花相映红”和“桃花依旧笑春风”,那九尽桃花开,开的是春光气象,也是人心渴望,更是文化芬芳。
俗语说,“九尽花不开,果实堆满街”。意思是说,九九数完了,果树的花儿还没有开,就预示着迎来的是个丰收年,收获的果实堆满街道,喜气盈门。换种说法,“九尽花不开”,意味着冬季的阴天,或者下雪比较多,那天气特别寒冷,所以春花推迟开了。事实上,九九数完了,花还未开,是一种好现象。
春花迟开,因为冬天寒冷,开春就不会出现倒春寒,天气也稳定了,花开的时间越往后,太阳光照越强,温度越高,花朵越不会受到冻害。十度以下的降温,叫倒春寒,那倒春寒是丰收的大敌,农耕的祸首。
(鲍安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