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车路云一体化图例(周继龙制)
即将到来的3月,吉利和奇瑞将发布AI智能化战略和智驾解决方案。
今年2月,岚图汽车宣布:2025年年内,岚图全品类车型搭载华为乾崑智驾或岚图自研的鲲鹏智驾;零跑汽车宣布:计划将端到端智驾系统入门价格拉低至15万元以内(B10开启预售);比亚迪智能化战略发布会:推出“天神之眼3.0”,7.88万车型搭载“天神之眼”;长安智能化战略发布:宣布“北斗天枢2.0”计划,将L4级自动驾驶量产时间提前至2026年........
当特斯拉FSD(完全自动驾驶)为入华摩拳擦掌,2025年,中国车圈的第一个故事不再是“降价”,而是决战智驾下半场。
据元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发稿前,已有比亚迪、长安汽车、小鹏汽车、吉利汽车、广汽埃安等超10个汽车品牌提出了“智驾平权”的相关计划。
在供应链端,部分车企加大了与地平线、华为乾崑、元戎启行等供应商企业的合作,以实现高阶智驾技术体验的标准化。
2025年,被行业称为“全面电动化临界点”。一场涵盖技术路线、市场格局、产业链重构的变革大幕正在展开。
随着比亚迪、吉利等年销百万的车企批量入局和算法、技术的快速迭代,智能驾驶系统的价格开始呈现快速下探的趋势。
影响消费者购车决策的因素中,油电之争的权重正在逐渐变小,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开始逐步成为影响用户购车选择的核心配置。
01/
10万元级市场掀起“智驾”之争
“未来2到3年,高阶智驾将成为像安全带、安全气囊一样必不可少的配置。到时候没有安全智驾的车将成为少数派。” 比亚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表示。
回顾过去,2024年年初比亚迪宣布下调价格,打响了龙年新能源汽车价格战的“第一枪”,并喊出“电比油低”的口号。如今,比亚迪等一众车企将战场转移到智驾上,打进了10万元级市场智驾标配的“战斗”。
据盖世汽车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1至11月,国内乘用车市场智能领航驾驶系统累计标配量达175万套,其中高速领航系统和城市领航系统分别为145.8万套和29.4万套,对应渗透率分别为7.2%和1.5%,但在20万元以下市场,领航系统的渗透率仅为0.9%。
在此之前,行业内通常将20万元作为智能驾驶的分水岭。而在比亚迪之前,售价最低的是同为15.58万的小鹏MONA M03和埃安RT。
元新闻记者近期在合肥走访多家比亚迪销售门店发现,一些门店在显著位置挂上了“全民智驾,加配不加价”的宣传标语。一位自称是给家里添第二辆车的消费者说,自己正在考虑比亚迪宋PRO和吉利星越L。
“看网上说比亚迪智驾下放,准备再考虑考虑。”该消费者称,本来这个价位,自己没有想过“智驾”这件事,考虑更多的是空间、外观。“但是谁不想买车性价比更高呢。”

图源:比亚迪
在2月10日,比亚迪智能化战略发布会上,元新闻记者注意到,比亚迪“天神之眼”分为三个版本。其中,C 平台为比亚迪品牌入门版,无激光雷达,现阶段可高速及城市快速路领航、自动泊车,搭载英伟达 Orin N、地平线 J6M 芯片,年底将实现城市记忆领航。例如搭载着天神之眼C系统的海鸥智驾版价格6.98 万元。
不过,对于比亚迪这场发布会,业内却掀起了一阵高阶智驾含义的纷争浪潮。长城汽车哈弗品牌总经理赵永坡;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轻舟智航联合创始人、CEO于骞等先后发文讨论。
02/
智驾“下沉”加速度
王传福曾强调,比亚迪通过规模化生产和技术降本,将高阶智驾从“豪华选配”变为“全民标配”,目标在2025年实现60%以上车型搭载高速NOA及以上功能。
事实上,在高阶智驾技术研发上,比亚迪并非唯一一家,传统车企正在集体向智能化转型。

图源:零跑
长安汽车于2月9日发布“北斗天枢2.0”计划,宣布2026年实现全场景L3级自动驾驶,2028年升级至L4级。
其中深蓝品牌推出三套智驾方案,包括自研系统与华为乾崑ADS结合,起售价下探至15万元级;
吉利汽车计划3月发布AI智能化战略,整合端到端语音大模型、AI数字底盘等技术,极氪等高端车型已搭载激光雷达方案;
奇瑞汽车提出“2025年高阶智驾NOA元年”目标,计划量产十余款搭载无图城区NOA的车型,并探索飞行汽车等前沿领域。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则在微博发布视频,展示魏牌全新高山,并预告将开启魏牌全新高山“车位到车位”全场景高阶智驾直播;岚图汽车CEO卢放近日表示,2025年年内,岚图全品类车型搭载华为乾崑智驾或岚图自研的鲲鹏智驾。
03/
智驾普及“破冰战”
“目前,智驾普及的最大阻碍是高昂的价格,大部分消费者没有机会接触智驾。”王传福表示。
过去的一年,智驾量产由华为的鸿蒙智行以及蔚小理领衔,小米等新势力车企紧随其后。而随着比亚迪、吉利等年销百万的车企入局和算法、摄像头等技术的进步,这就意味着部分智能驾驶方案正在进入价格下探的趋势。
当年,多家激光雷达厂商的产品价格持续下降。据媒体报道,2017年,激光雷达企业Velodyne主流64线激光雷达的官方定价为8万美元一台。而根据目前的市场报价,一颗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激光雷达的价格已经可以降到2000元-3000元区间。
当前,高阶自动驾驶领域主要存在两种技术路线。一种是以特斯拉为代表的“纯视觉”,单车硬件成本节省约800美元。路径为,依靠高精度摄像头和先进的图像识别算法,提升车辆对路况的感知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另一种则是“视觉+激光雷达”融合方案。
元新闻记者比亚迪方面获悉,2月10日发布的“天神之眼”,该技术首次将高速与城市快速路NoA功能最低下放至7.88万元的海鸥智驾自由版车型,硬件成本降至4000元以内,较2020年同级方案降幅超60%。
蔚来、理想等品牌曾以“全系标配激光雷达”建立品牌护城河。
改变发生在去年。理想汽车已经推出取消激光雷达的“Air版”车型,售价直降5万元;蔚来则计划将智驾功能拆分为“基础包”与“进阶包”,通过订阅制降低入门门槛。
这就意味着,随着渗透率逐步提升,2025年各家车企在“智驾”上的竞争或将重现过去两年“价格战”的竞争激烈场面。

图源:比亚迪
据乘联会预测,2025年乘用车NOA渗透率将达20%,智驾功能逐步成为购车核心考量。这一趋势或将带来两大变革。一个是市场的下沉,智驾车型从30万元高端市场向10万-20万元主流区间渗透,覆盖70%的消费者群体,传统车企凭借成本控制能力占据优势。第二个是产业链的升级,激光雷达、高算力芯片需求激增,比亚迪、长安等头部车企通过整合供应链,推动技术成本下降,加速行业洗牌。
中信证券的研报则认为,2025年搭载领航驾驶方案的乘用车新车销量有望冲刺500万辆,对应渗透率超20%,进一步展望2026年,搭载领航驾驶方案的新车销量有望较2025年再增长60%-100%;预计2025年搭载城区领航驾驶方案的新车销量有望冲刺300万辆,在乘用车新车销量中的渗透率有望达到10%至15%。是2024年测算值的2~2.5倍。
(元新闻记者 常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