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决胜“十四五”、奋进新征程的关键一年。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2月25日举办的“奋发有为往前赶”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上了解到,2025年我省将高效落实各项政策,做到“五个加力突破”, 奋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今年我省将深入推进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未来产业培育壮大两大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44%以上;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推动40万左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计划优化实施30项民生实事。
战新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44%以上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加力突破。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主任陈军介绍,2025年我省将推进合肥滨湖科学城实体化改革,探索新型举国体制安徽范式,推动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转化科技成果110项以上,打造量子信息、聚变能源、深空探测三大科创引领高地,汇聚更多“压箱底”的战略科技力量。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今年将深入推进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未来产业培育壮大两大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44%以上。
具体怎么干?首先要聚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陈军介绍,今年将依托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实验室等战略科技力量,持续实施省重大产业创新计划,在能源、信息、环境、健康等领域实施产业链协同攻关,全力解决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问题。
同时,加快建设4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争创后续批次国家集群。持续做大做强做优省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在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力争2025年汽车全产业链营业收入突破1.75万亿元,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迈上万亿元台阶。
人工智能发展日新月异,今年我省将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智能算力规模将达到2万P,新引育重点数商100家以上。
在未来产业赛道,今年我省将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和专业化工作推进机制,争创国家级先导区。在量子科技、空天信息、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未来产业“新星企业”,建设一批未来场景实验室、试验区,将合肥滨湖科学城打造成前沿科技转化首发应用区,力争全省未来产业规模突破1600亿元。
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
在释放内需潜力上加力突破,对普通市民来说,今年“以旧换新”或有更大实惠。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2024年全年我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万亿元、增长4.7%,增速居全国第10位、长三角第1位。争取6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规模居全国第8位,带动销售额超500亿元。
今年我省将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和省级消费券政策,稳步扩大汽车、家电家居等大宗商品消费,加快发展新型消费,积极培育服务消费,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打造皖美消费新场景100个。据介绍,省发改委将研究制定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一批可操作、能落地、见实效的务实促消费举措正在路上。
提振消费的同时,今年我省还将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关键之举。新开工亿元以上重点项目1000个以上,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向民间资本推介优质项目200个以上。
推动40万左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
在推动区域协调城乡融合发展上加力突破,今年我省将全方位加强与沪苏浙及中西部、长江流域等各层级各领域合作,打造更多具有显示度的成果。
2024年,省委、省政府作出推进建设皖北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绿色食品等重点产业集群的部署要求,全年招引落地项目3317个,总投资10047.5亿元。2025年,加快推动皖北全面振兴将摆上更加突出位置,我省将加快提升皖北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产业发展水平,推动省内各区域板块联动发展。
促进城乡融合,今年我省将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活力,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推动40万左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同时,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新培育县域特色产业集群20个以上。
探索推进省级政府公共资源统筹使用
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加力突破。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今年我省将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实施首创性、差异化改革攻坚行动,争创合肥都市圈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健全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和解决问题机制,深化信用应用创新改革,完善招投标市场运行机制,探索推进省级政府公共资源统筹使用。
在扩大开放方面,今年我省将实施开放大通道大平台建设行动,提升合肥中欧班列集结中心能级,建成合肥国际陆港二期等重点项目。实施优势产业“抱团出海”行动,建设一批重点境外经贸合作园区。
启动实施全域水患治理工程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今年我省将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加力突破。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大力推广以工代赈,千方百计促进城乡居民就业增收。深入实施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启动实施全域水患治理工程,统筹实施城乡安居工程,不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2024年,我省聚焦群众所需所盼,统筹投入各类资金567亿元,实施了一批民生实事,各项年度任务高质量完成。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在对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信访事项、群众诉求办理、公开征集意见等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分析的基础上,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突出普惠性、兜底性、可行性,注重政策衔接,今年我省计划优化实施30项民生实事,新增一些群众反映强烈、需求迫切的事项,归并部分同类事项,并将一些常态化工作事项调出。
据介绍,聚焦最大民生,我省将实施促进重点人群就业、放心家政、推动实现残疾人较高质量就业等3项民生实事。聚焦天天有感,实施健康口腔、农村黑臭水体治理、餐饮油烟噪声及恶臭异味扰民问题整治、便民停车、惠民菜篮子、优化无障碍环境、“食安名坊”培育、食品和药械妆“你点我检”等8项民生实事,办好群众反映强烈的关键小事,让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聚焦品质生活,今年还将实施安心托幼、老有所学、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四好农村路”建设、完善便民文化设施、送戏进万村、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老旧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等9项民生实事,不断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质量。聚焦普遍受益,实施城乡特困家庭筛查和兜底、城乡公益性公墓建设管理、困难职工帮扶救助和困难群众法律援助、困难残疾人康复救助、困难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出生缺陷防治提升、适龄女性“两癌”防治、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和淮河以南地区农村供水保障提升工程、全省工会驿站增能提质等10项民生实事,让民生实事更广泛地惠及千家万户。(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刘媛媛 实习生 张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