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载收官 共启新程,庐阳文旅一路繁花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 分享到 2025-02-28 23:37:57

千帆竞发,勇进者胜。庐阳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扎实推进“省级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彰显肥历史文化核心区”“都市文博区”建设,以不懈奋进换满城新景,向全区人民交出文旅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答卷。

图|庐阳城区新貌

2024年,文化惠民魅力出彩。馥郁书香扮靓老城底色,长江·和集登榜中宣部“年度最美书店”,长江·和集、新华书店获评省级“皖美书店”,改建杏花书院等12处公共文化空间均通过省市复评,其中一级空间6个,今年阅读空间累计接待读者约120万人次,开展活动1947场,将文化新空间打造成群众身边书香客厅。文艺演出奉上精神大餐,大象音乐嘉年华在逍遥津公园燃情开演;第7届极光之夜·大学生微电影嘉年华大师影展荟聚影视界名导名师;选送作品《晒秋》入选文旅部“第二届全国群文系统原创诗文书画精品展”;一首歌曲唱响一座城市。原创音乐MV《等你在庐阳》唱出古韵今风、老城新象,邀您踏上如歌的旅程。全年数百场文化惠民活动让群众乐享不停。庐阳夜校创新开班授课,通过政企合作,开办区文化馆、双岗街道小桥书苑等6处庐阳夜校,开设100多门培训课程,吸纳近4800余名群众参加,受到中国青年报、中国文化报等主流媒体关注,成为青年人的潮流新选项。

图丨大象音乐嘉年华

2024年,文旅产业实力出圈。发展思路愈发明晰。高水平编制《庐阳区高质量发展暨三十岗乡等重点区域发展战略研究项目》《庐阳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规划》《庐阳区深化文旅融合加快建设高品质旅游强区实施方案》,立足千年合肥老城与大科学装置集中区两大核心资源,确定了两城(双城)三区的文旅发展格局。发布庐阳科创科普游地图,推出9条科普研学游精品路线,保障第二届中国(合肥)国际科学艺术周,开放安徽省首个深空主题科普艺术馆等,展现了庐阳“文旅+”的无限魅力与广阔前景。长三角一体化步履铿锵。以长三角主要城市中心城区高质量发展联盟第四届联盟大会在庐阳区举行为契机,联盟十城区共同签署《全力推进长三角文科商旅融合创新行动倡议书》。与上海黄埔区、杭州市拱墅区、南京市等互相推介文旅资源、调研学习,进一步推动长三角城市间协同发展、交流互进。多重荣誉见证高光时刻。“詹记桃酥”获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铜奖,安徽博物院、安徽新华印刷股份有限公司、合肥三国遗址公园等3家获评省级研学旅游示范基地;机遇时空X-META元宇宙乐园、新华书店元书局、百盛潮品乐购入选 “皖美消费”新场景百佳名单,淮河路步行街入选安徽省旅游休闲街区等,20余项国家及省市荣誉为“首善之区”文旅产业升级写下精彩注脚。

图| 十城区共同签署《全力推进长三角文科商旅融合创新行动倡议书》

2024年,历史文化活力焕发。“走读老城”花式上新。线上,推出合肥首个区域性文科商旅融合数字平台——“走读老城”小程序,在支付宝上再“建”一座庐州城;线下,将江淮大戏院、李鸿章故居等19个点位串珠成链,推出秋、冬季主题线路、宣传视频、文旅地图,开展“圆桌派”、“庐阳Citywalk”“把合肥说给世界”、庐阳文旅“宠伢”等系列主题活动,让承载“合肥记忆”的文化更为“活化”,蝶变出一城“流量”。“老城之根”底蕴更丰全面推进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工作,目前已完成28处不可移动文物实地调查、系统数据录入等工作,“三普”复查率100%。新增2名省级非遗传承人,5项区级非遗。截至目前,庐阳区拥有国保单位3家、省保单位3家,市保单位15家,非遗项目39个,非遗传人40名。“与古为新”绽放光彩。合肥城市记忆馆正式开馆。推动李鸿章家族当铺保护修缮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强合肥三国新城遗址公园开发利用,谋划省委省政府原办公楼改造、铁塔厂地块改造等项目,举办“庐临携手 共享非遗”庐阳区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舞蹈《家有喜事》亮相2024年非遗传承·戏曲歌舞晚会等,让灿烂瑰宝在推陈出新中赓续发展,熠熠生辉。

图|“走读老城”文科商旅融合传承与创新圆桌派现场图

2025年是“十四五”冲刺收官、“十五五”谋定起势之年。庐阳区将坚持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在提升群众文化幸福感上全面发力,在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上善作善成,在加强文旅深度融合、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上见行见效。

一是以更温暖的民生底色点亮群众笑脸。始终坚持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提升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推进“书香庐阳”建设,改造提升一批城市文化客厅,新增便民惠民公共文化空间;创作一批反映社会新气象、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争创更多国家及省市级文艺奖项;举办逍遥津新春灯会、蘧庄诗会、书香庐阳阅读季等特色活动,举办文艺志愿者下基层巡演宣讲、“艺术大课堂”等文化惠民活动;擦亮庐阳夜校品牌。

图| 逍遥津新春灯会“庐州月光”灯组

二是以更厚重的文化底蕴唤醒古韵新声。明确“中心城区”的发展定位,实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活化行动。修复古建筑群文化地标,传承城市文脉,在文物发掘保护利用、讲好老城故事上进一步蓄力发力。深入挖掘三国文化资源,举办“少年三国说”“煮酒论英雄”“青春三国杯”等活动赛事,推出“三国”沉浸式体验项目,打响三国文化品牌。修缮李鸿章家族当铺,完成第四次文物普查工作,积极申报非遗项目,增加非遗体验点。推深做实省委省政府原办公区改造等项目,加快盐业公司、铁塔厂等地块更新,聚力打造都市文博区。

图| 合肥三国新城遗址公园

三是以更蓬勃的产业动能激发文旅活力。坚持文化引领、科技赋能、商业迭代、旅游驱动,推动文科商旅融合发展。编制庐阳区“十五五”文旅工作发展规划,实施旅游强区三年行动计划,全力推进国家级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统筹科技赋能下的文旅新质生产力,做强科创科普游,办好中国(合肥)国际科学艺术周活动,培育创建一批科文旅品牌,打造世界科普研学旅游目的地。坚持抓项目、抓产业、抓市场主体,持续招大引强,发展新业态、新场景,持续培育龙头企业、文化产业集聚区、创意园区和文化“根”企业,在楼宇盘活,商业综合体升级中,导入数字+,发展沉浸式、元宇宙等项目,让市民游客可感知、可触摸、可体验。

图| 安徽首店机遇时空X-META·全感VR乐园体验项目《风起洛阳》

四是以更融合的文旅姿态打造全域旅游。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找准角色定位,在老城区深耕城市记忆游、文化博览游,西部片区聚焦科创科普游、乡村生态游,北部片区发展工业研学游,形成“三区联动,多点成链”的旅游发展格局。加强原创IP营销与科技场景营销,优化集散体系、交通网络、标识系统、智慧服务等配套,搭建全媒体宣传矩阵。推动旅游发展全域化、旅游供给品质化、旅游效益最大化,打造近悦远来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图| 合肥未来大科学城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园区

初心不改,使命不渝。站在新的起点上,庐阳文旅意气风发,将携历史、向未来,绘就一幅历史文脉与都市风尚交织的文旅长卷,踔厉奋进奔赴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星辰大海。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