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安徽商报、元新闻记者从安徽省引江济淮集团有限公司获悉,江淮运河航道自2023年9月开放通航至今,累计通行各类船只100033艘次。比较值得一提的是,自江淮运河航道正式启动船闸远程集控试运行后,2000吨级船舶经江淮运河从芜湖至淮河全程仅需约50小时,较绕行京杭运河节省48小时以上,单航次能耗减少约50%。
引江济淮工程沟通长江、淮河两大水系,是跨流域、跨省重大战略性水资源配置和综合利用工程,自南向北分为引江济巢、江淮沟通、江水北送三段,被称为安徽省的“南水北调”工程,分为一期和二期。据统计,自2023年9月开放通航至2025年6月17日,江淮运河航道累计通行各类船只100033艘次。“截至今年5月底,江淮运河2025年共通行各类船舶约2.4万艘次,日均过闸162艘次,同比增长14.1%。”据引江济淮集团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上半年,引江济淮船舶过闸量、过闸船舶吨位分别占全省内河航道的23.5%、27.4%。
今年3月15日,江淮运河航道正式启动船闸远程集控试运行,分批次实现4座船闸远程集控。“通过智能算法优化船舶过闸流程与闸室排档,不但完善了引江济淮工程现代化运营管理模式,也显著提升整体通航效率与经济效益。”该负责人告诉记者,2000吨级船舶现在经江淮运河从芜湖至淮河全程仅需约50小时,较绕行京杭运河节省48小时以上,单航次能耗减少约50%。随着该航道的航运势能不断释放,我省“双通道达海、两运河入江、河江海联运”水运发展新格局也将逐渐明朗。
(安徽商报 元新闻记者 姜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