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江淮行】政协委员紧盯“黑臭水体”,重绘淮北乡村生态底色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陈卫华 分享到 2025-06-17 21:43:30

水清岸绿、睡莲绽放、水鸟嬉戏……近日,安徽商报、元新闻记者跟随“政协江淮行”采访团来到淮北市渠沟镇程阁村,一幅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新画卷映入眼帘。曾经困扰当地村民的黑臭水体,如今已蝶变为生态景观,成为村民休闲漫步的好去处。

据介绍,程阁村是淮北地区的一个普通村落,面积0.3平方公里。“这里曾经聚集了许多‘生态痛点’:农村污水管网缺失、池塘沟渠淤塞、生态退化等问题,加上生活污水直排、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村里水体黑臭现象严重,村民反映强烈。”据淮北市相山区政协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让程阁村从“生态痛点”变“生态景观”的背后,是相山区政协在民主监督领域的大胆尝试。

经过多次实地调研,相山区政协农业及相关界别政协委员发现,程阁村此前未建设污水收集管网和处理设施,住户大多经厕改,采用三格式化粪池对粪便污水进行收集处理,化粪池均建设于房前菜地内,未设出水管,定期抽提外运,存在满溢可能;洗浴及厨房废水就近散排至地面;村庄内死水塘水质较差;另有一条沟渠从村庄西侧穿过,除雨天外基本干涸。“村域内洪碱河、申家沟、大庙沟等受上游工业污水和周边农业面源污染影响,加上沟渠河塘常年淤积堵塞,水质恶化、水体黑臭,年年治理、年年反复,给人民的生活出行带来极大不便。”该负责人告诉记者,相山区政协随后将黑臭水体治理项目确定为年度重点民主监督事项,并围绕截污工程建设进度、河道清淤效果、排涝系统优化、生态护岸质量等关键环节开展实地调研。“委员们通过召开民主议事会、与村民面对面交流等方式,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及时协调解决出现的问题、困难,助力工程顺利施工。”

“通过连通管道以及生态沟渠,村里的自然水体被串连起来,形成了生态水循环系统。再通过‘三级消解控源截污、活水补水连通沟塘、螺蚌鱼草生态净化’等办法,彻底解决黑臭水体问题。”据程阁村的村干部介绍,曾经的“臭水塘”“死水沟”变成了现在的生态景观塘和生态沟渠,不仅提升了村庄的颜值,还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净化后的水可供村民日常使用。“等到生态景观塘和生态水渠达到稳定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养鲢鱼等方式,产生经济效益。”

除了程阁村,渠沟镇的徐集村、刘楼村、郭王村等村庄也在积极推进农村净水攻坚行动——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建设试点工程,相继建设污水主管网、支网和到户污水收集管线、收集池以及一体式终端处理设备,定期进行水质检测。目前,这些污水处理设施现已开始试运营。下一步,相山区政协将持续关注生态环境治理,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全力推动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走深走实。

(安徽商报 元新闻记者 姜志远)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