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百大总经理张同祥:山姆很好,但不用“顶礼膜拜”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雪子 分享到 2025-06-20 08:31:02

微信截图_20250623083131.png

合肥百货大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在连续出席了合肥百货大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合肥百大”)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和“股东大会”之后,合肥百大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同祥迅速抽身开启了一轮“巡店之旅”,指向性也十分明显:皖南、皖北区域仍未扭亏的区域购物中心。

5月下旬,张同祥赴宣城,连续实地调研了宁国、广德、郎溪以及宣州区的百货大楼和合家福台客隆超市门店;几天后,又赶赴宿州、蚌埠,足迹深入当地百货大楼和合家福。

“稳中有进、进中向好、好中提质”,股东大会的“通盘总结”之外,是合肥百大在零售端的业绩承压与“创新乏力”,导致投资者在证券平台反复质疑“股价低迷”。

近日,张同祥接受元新闻记者专访,回应相关质疑的同时也对安徽本土商超零售的竞争现状作出理性分析。

01/

“山姆很好,不用顶礼膜拜”

合肥百大近两年的“高光时刻”出现在2024年,以633亿元的销售规模荣登“2023年度中国零售百强企业”TOP10,位列第十名。

排在它前面的皆是京东、沃尔玛、唯品会、苏宁易购、永辉超市这样的互联网零售巨头或者跨国企业。

但实际上,在上述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中,633亿元显然包括了合肥百大旗下农批产品(周谷堆、肥西、宿州三大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营收数据。

根据2024年年报,合肥百大全年公司营业收入70.36亿元,较上年增长5.20%;其中占比86.79%的绝对主业零售业务收入61.06亿元,同比增长2.64%。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4月9日,沃尔玛中国总裁兼CEO朱晓静披露:山姆在华门店中,共有8家单店年营收超过5亿美元,约合36亿元人民币。

就在上述信息发布不到一周的时间,4月15日,合肥山姆开业,成为山姆在中国的第55家门店。同时,50余家门店的山姆,贡献了沃尔玛中国年度营收的70%,约合1000亿元人民币 。

“山姆的确做得很好 ,以至于在线上拥有强大的营销矩阵,甚至有些自媒体达人是在‘自发’为山姆做推广,导致他们听不得一点山姆的不好,否则就会引发骂战”,张同祥说,“山姆所代表的品质生活与中国老百姓食品安全意识提升、生活水平提高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完全没有必要对其顶礼膜拜”。

合家福目前正在深化供应链改革,这也是张同祥对山姆最为认可的地方。同时,张同祥主张同行业之间的合作交流与“求同存异”,倡导本土区域性超市与外来超市发展共荣。

但是在商业打法方面,合家福仍然拥有自己的“护城河”。“山姆与盒马的客群交叉重叠,主要为年轻客群和新中产,而合家福立足社区、立足市民,服务社区附近的银发人群和年轻人群。”

「我认为,未来的合肥商超格局除了山姆、盒马为代表的新兴超市,以及合家福为代表的区域性超市,很难再有第三股强势力量出现。」

02/

“百货中心仍有生存空间”

根据合肥百大公开数据,目前集团拥有24家百货购物中心、26家百大电器门店、21家百大易购跨境直销中心、202家合家福超市、5个农产品批发市场、2家加工配送中心、33家标准化菜市场、524家生鲜食材供应网点、2000余家快消品配送网点。

从2023年开始,合肥百大合家福超市板块就启动了围绕自身需求的调改工作,尤其是在去年以胖东来调改永辉引发的全国超市调改大潮中,合家福也保持着自身的调改节奏。

但是在张同祥勾勒的商业版图中,目前盈亏失衡明显的百货商场成了他的一块“心病”。

纵观他的发展路径,都与合肥百大的百货商场密不可分。

QQ20250623-083333.png

图:合肥百大心悦城

2005年左右,30岁出头的张同祥受命掌舵合肥百货大楼,几年后陆续接手了百大乐普生商厦、蚌埠百大,在实现减亏转盈、振兴老百货业绩和拓展新兴市场方面“战绩卓著”。

尤其是在其主政下的“合肥百货大楼”,从当年确立了“百姓名品中心”的定位后,一直延续至今。

但客观存在的事实是,在当前的商业竞争格局下,合肥百大旗下的百货商场开始“显现老态”,并在新消费场景中“落了下风”。

张同祥并不完全认同这种外界观点,虽然百货商场现在看来是上一代的消费场景,“现在是ShoppingMall的天下了,但专业做百货的我们依然还活着,这在行业内也是难得的”。

合肥百大目前全省24个百货商场中,年销售规模约为35亿元,净利润5270.04万元。放之于合肥,银泰中心2024年销售额57亿元,万象城销售额39亿元,虽是单一体量仍大幅领先。

“过去百货商场是老百姓的购物中心,而现在我们仍然认为百大商场拥有自己的固定客群,拥有一定的生存空间”,张同祥分析,以银发人群为典型,依然是合肥百大各商场的消费主力。此外,立足各地市的区域中心店,也通过品牌精品化来争取服务当地5%的“金字塔尖”客群。

通过“一店一策”战略,张同祥正在围绕百货商场进行针对性调改,尤其是对于尚未扭亏的县域商场,通过对外出租来实现“社区化服务”业态的整合,最终实现减亏。

03/

“国企担当,仍存痛点”

作为合肥市国资委实控的地方国企,合肥百大旗下商贸流通业态,大多要在诸多关键时刻“发挥国企担当,承担保供责任”。

4月19日,以合肥百大作为牵头发起单位,“徽派商贸流通企业合作联盟(下称‘联盟’)”在合肥成立,汇聚全省237家商贸流通领域相关单位成为联盟会员。

张同祥代表联盟成员正式发布了《助力外贸企业拓内销倡议书》,在中美关税大战硝烟弥漫之时,彰显国企的带头垂范作用。

“原本在省商务厅指导下,徽派商贸流通合作联盟是立足于商贸流通、生活服务、智能家居、老字号等具有服务业属性的横向交流平台”,张同祥向元新闻记者介绍,“但是受到关税战的影响,联盟迅速‘转型’并被赋予了‘助力出口转内销’的职责。”

总体来说,联盟原本的目的与今年的主题高度契合,就是“促消费”。

按照安徽省商务厅“稳外贸、促消费”的总体部署,联盟企业将发挥如下作用:

为外贸企业拓内销搭建平台、加强服务、做好宣传,提升“安徽外贸优品”知晓率、接受度、内销量;

主动开辟绿色通道,通过集中陈列、引流助销、减免租金等方式,支持外贸产品入驻核心商圈、大型商超、主流电商平台、商业街区、高速公路服务区等重点场所。

“百大作为联盟发起单位,同时也是全省零售龙头,落实‘外贸优品’上架自然要带头冲锋”,5月10日,合肥市商务局联合全市7家大型商场举办“外贸优品中华行(合肥站)”,百大CBD中庭专设省内外贸企业产品专区。

QQ20250623-083445.png

图:“外贸优品中华行”合肥百大CBD会场

“3天的集中展销,共有9家企业参与,但是其中4家零销售额,另外5家共计收获8万元销售额”,张同祥说,“卖得最好的是蚕丝被、丝巾等纺织品,其次是保温杯,说明主要还是老百姓生活的必需品。”

「但是我们发现‘出口转内销’是实实在在存在痛点的,即使有大型商超的加持,也效果平平。」

为了实际了解“外贸优品”销售情况,张同祥在展销现场试穿了合肥某户外运动服装制造商的衣服,该厂为国外知名品牌代工,“虽然是知名品牌,但因为原本是出口商品,版型也是为外国人定制的”,张同祥试穿后发现,即使腰围、胸围合适,“但袖子却明显偏长”。

为此,张同祥指出了四个问题并希望得到相关部门重视:

一是服饰类出口商品规格、设计不符合国内市场需求,导致销量不佳;

二是出口产品按CE、FDA认证生产,转内销需重新开展3C、国标检测,企业资金和时间成本增加;

三是家电类出口产品不在国补政策范围内,竞争力较弱;

四是内外贸合作模式不同导致外贸企业较难切入内贸市场。

(安徽商报 元新闻记者 戚飞)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