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笔记】金盏满树枣花新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雪子 分享到 2025-06-30 08:20:57

在见过的树木中,枣树属于泼皮者,适应能力极强,成为庭院的常客。

枣树开花,属于晚开悟者。

早春,它那如冬日一样的面容波澜不惊。即便是立夏过后,太多的花草树木轮番唱罢,繁花落尽,绿荫如盖。它依旧沉浸在春日气息里,连吐露嫩芽,也不紧不慢,不肯一下子把叶子发全,鹅黄浅浅,并不打眼。

在不经意间,或者某个清凉的早晨,忽然就有股暗香幽幽袭来。不知何时,那些枣树上的浅浅嫩芽,已成为一串串叶片,宛若翡翠,油光发亮;叶片的根部,拥着簇簇小花,米粒般的花蕾,细碎金黄,挤挤挨挨,团结友爱。微风吹过,花儿摇摇摆摆,像是在繁枝绿叶中捉迷藏。

在暮春初夏的阳光之下,密密匝匝的枣花闪动在叶间,动静并不大,宛若谦谦君子。枣树叶子不大,白居易说其“叶如鼠耳”。枣树的花与叶,似乎谁也不是主角,但谁也不是配角,不知是谁映衬了谁,反正相得益彰,让人的眼睛为之一亮。

农谚说:枣花开,枣花开,枣花开了好割麦。蓝天白云下,滚滚麦浪簇拥着,煞是壮观。枣花清雅的异香,隐在初夏的空气里,热情奔放,随步子快起来的初夏暖风一起奔跑,弥散四溢的花香,沁人心脾,淹没整个村庄,倾醉平原,引来成群结队的蜜蜂,嘤嘤嗡嗡,忙忙碌碌,在花间飞舞,惊艳了这一季的流年。

“谦为君子德,枣亦解虚心。”能得到君子之花的名头,枣花自有独特气质。枣花花期较长,却喜欢深隐在树丛之中,内敛而不做作,只为吸引蜜蜂的到来,让它们鼓着劲,酿制上等的佳蜜,供人类享用。枣花蜜,琥珀色,色泽诱人,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是苏东坡的词。微风拂起,枣花如下雨一般纷纷落下,落在衣襟、头巾之上,诗人抬头望……我相信他认真观察过。枣花细碎,白中略黄,落下来如细雨,伴有簌簌的声响,很有质感。

缤纷落英过后,青青果子现身,豆粒一样,密密匝匝亮着绿光。

“金盏满树,香溢满枝”,说的是枣花的前赴后继。前面的花儿谢后,早已结出果儿,后面的花儿还在怒放不止,黄黄绿绿,细细碎碎,缀满枝杈。

夏阳下,蝉鸣中,枣儿渐渐涨红脸,馋得人直流口水,直等到“八月十五枣落杆”。

北宋诗人王溥会夸赞:“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这与《增广贤文》中所言的“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虽小结实多”一样,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清康熙年间的一个雨夜,在外为官的诗人潘内召,想起家乡盛开的枣花,欣然作诗:“忽忆故乡树,枣花色正新。枝迎馌饷妇,香惹卖浆人。纂纂飞轻雪,离离掇素珍。祗今秋渐好,频扑任西邻。”

枣树生命力强,树龄能长达千年,不但花香果甜,而且木材坚硬。不知父母是否读过王安石的诗句:“种桃昔所传,种枣予所欲。在实为美果,论材又良木。”但我的生命中确实曾经有一棵枣树,是我幼时父母种下的。只是如今,那枣树下的光影,连同枣花的印记,已成为发黄的图片,在一个隐秘的角落隐藏,等待一个特定的机缘来唤醒。

任崇喜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