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发展改革委近日发布《关于安徽省2025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下半年工作意见的报告》。今年以来,全省经济运行顶住压力、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一季度全省生产总值增长6.2%,高于全国0.8个百分点、居第3位。前5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40.2万人。
5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突破9万亿元大关
全方位扩大有效需求,上半年我省国民经济内生动能持续增强。据统计,前5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接待国内游客人次、旅游花费分别增长7.7%、8%。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2.4%,高于全国6.8个百分点。
5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突破9万亿元大关、增长9.5%,总量首次跻身全国前10位、增速居全国第5位。
我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上半年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稳步提升。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实现“亿度千秒”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1.2件,增长28.2%。招引博士后505人,新增技能人才15.6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8.9万人。
前5个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4%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半年我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前5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4%,居全国第7位、长三角和中部第1位。汽车产量123.6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61.3万辆,均居全国首位。
加快筹建省未来产业先导区,上半年先导区重点企业营收预计达400亿元左右。新增国家物流枢纽、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各2个,总数分别居全国第5、第7位。
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我省发展活力有效激发。上半年我省政府透明度指数居全国第7位,优化营商环境指标得分居全国第3位。
前5个月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增加值增长10.9%、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5个百分点。前5个月进出口总额增长15.4%,居全国第6位、长三角第1位。
建成高标准农田22.7万亩
全面服务融入国家战略,上半年我省区域协调和城乡融合发展走深走实,主动对接上海五个中心建设,明确首批35个重点对接平台。长三角(广德)康养基地建设扎实推进,上半年接待康养游客590万人次。改造城镇小区281个、城中村1163户。新建成高标准农田22.7万亩,累计建成6543.9万亩。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我省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前5个月全省PM2.5平均浓度下降1.5%,优良天数比率提高0.1个百分点。全省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89.6%、提高2.5个百分点。可再生能源累计装机占全省发电装机比重提升至53.4%,风电和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超过煤电。
城镇新增就业40.2万人
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我省民生福祉持续增进。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40.2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59.1%。全力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运营,累计引进输出医院“三新”项目713项,填补省内空白107项。
上半年,我省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0.7%、100.4%、98.5%。
上半年我省夏粮生产再获丰收,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获优秀等次。电厂电煤中长期合同签订率达到83%,省调电厂存煤可用32.5天、远高于国家不低于20天的要求。
截至6月底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8.7%、22.6%。
安徽商报、元新闻记者从省发展改革委了解到,下半年我省将有力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推动政策落地落细,切实加强困难企业帮扶,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全力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坚决遏制制造业投资下滑势头,加强项目谋划争取,着力激发民间投资。
更大力度提振消费,下半年我省将加大消费促进力度,积极打造消费新场景,释放服务消费需求。大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安徽商报 元新闻记者 刘媛媛 实习生 方一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