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6月25日,国联人寿成功增资30亿元,此次增资,不仅是一次资本规模的扩容,更是一次股东结构的重塑和新发展的起步。
增量资本的涌入,背后是新伙伴的加盟,他们为国联人寿带来了哪些新的想象空间?而坚守的股东们,又看中了国联人寿怎样的长期价值?
我们启动“股东说”系列专题报道,分阶段逐一走进这16家站在国联人寿背后的实力机构,深度探寻:
他们是谁? 拥有怎样的行业地位与核心优势?
为何选择国联人寿? 其投资逻辑与战略考量是什么?
将带来什么? 如何在资本、资源、产业协同等方面赋能国联人寿的未来发展?
解读股东力量,洞见发展蓝图。让我们共同开启这场探寻之旅,解码国联人寿股东版图背后的战略深意与发展动能。
当国联人寿30亿元增资的消息传来,有一个名字格外醒目——无锡市国联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大股东,国联集团在此次增资中领投10亿元,再次彰显其对国联人寿的坚定支持。
这家扎根无锡二十六载的国有资本旗舰,究竟以怎样的初心与实力,始终站在国联人寿的背后?
PART 01 立足无锡的资本投资运营商
走进无锡市滨湖区金融一街的国联金融大厦,便能感受到这座城市资本心脏的搏动。诞生于1999年的国联集团,早已超越普通国企的范畴,它承载着整合地方金融资源、服务实体经济的使命。
2024年,国联集团完成营业收入265.5亿元,实现利润总额42.5亿元。截止2025年3月,集团总资产高达2898亿元,净资产达841亿元,连续14年入选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经过20余年的发展,集团已构建起“金融服务、实业经营、投资运作”三位一体的战略格局,管理19家一级子企业,拥有16000余名员工。
在金融领域,国联集团拥有证券、期货、寿险、担保等全牌照金融机构;在实业领域,旗下华光股份、无锡一棉、普瑞光电等已成为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同时,国联集团还积极投资于人才集团、数据集团、医疗健康集团等新业态企业,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投资领域则以锡创投等平台为核心,管理基金规模超2600亿元,累计投资企业超1600家,并成功培育上市企业超110家,强力牵引超800亿元产业项目落户无锡,为城市的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正是这样的综合实力基础,使其在2014年牵头发起设立国联人寿成为必然选择。
PART 02 一张牌照背后的城市雄心
时光回溯到十多年之前,全国知名的经济强市无锡,银行、证券、信托、资产……各种类型的金融法人机构齐全。但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强化风险抵御能力,定制化保险产品供给、赋能本地产业升级,耐心资本注入实体企业、激活无锡城市发展动能,需要有一家本地法人保险机构。
在省市两级政府的关心下,在几任市领导的亲自推动下,2014年,国联集团联合无锡灵山文旅集团、无锡交通产业集团等无锡本土国有、民营企业,发起设立了国联人寿——无锡首家地方法人寿险公司。
这不是一张简单的寿险牌照,而是一场关乎城市未来的布局:为无锡人构建一张全面的保障网,让金融活水精准浇灌实体经济。当第一张保单在太湖之滨签发,国联人寿的诞生终使无锡金融业完成“最后一块拼图”。
PART 03 一个长跑者的战略定力
2023年12月,国联集团向国联人寿增资1亿股。时隔一年半,再次领投国联人寿第二次增资,出资10亿元。这一举动引来市场的好奇: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经济环境中,在保险业发展面临阶段性困境的时候,国联集团为何选择加码领投?
答案就藏在三个维度的深谋远虑中:守住基本盘——将持股比例提升至33%,确保在金融强监管时代牢牢掌握发展主导权;呼应国策所向——以真金白银强化偿付能力,为国家倡导的养老金融、普惠保险筑牢根基;卡位发展机遇——加速推进康养全产业生态链、扩大普惠保险的覆盖面,提升金融赋能实业的能力,国联人寿需要更雄厚的资本支撑。
PART 04 激活生态的协同反应
资本注入是新的起点,更重要的价值在于激活国联航母的生态能量:在国联民生证券的投顾中心,两家兄弟公司的投资经理正协同推进重点项目;在国联信托的家族办公室,终身寿险保障方案已融入高净值客户信托服务;在无锡医疗健康集团西园里康养社区,国联人寿的“保险+健康”服务正持续深化。
国联集团一位负责人表示:“未来,集团将进一步协同旗下金融、实业、投资板块企业,为国联人寿开放更丰富的客户资源与产业场景,通过联合创新产品服务、共建医疗养老等产业链生态,持续赋能国联人寿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