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安徽实践】铜陵:经济转型中不断创新“上新”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雪子 分享到 2023-02-24 09:28:47

2月16日,在铜陵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西部园区,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绿色智能铜基新材料项目施工现场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桩基施工。该项目一大特色是将绿色、智能理念贯穿建设全过程,建成达产后,铜陵有色冶炼年总产能超过200万吨,实现铜冶炼产能世界第一目标。

这座以铜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已被列入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在转型发展的十字路口,绿色智能铜基新材料项目如同城市发展理念的一个印证,稳住现有主导产业,不断培育、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铜陵市在循环经济、城乡一体化改革、棚户区改造等领域先行先试,是我省首个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市,有着国家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市等诸多头衔。

“绿色工厂”瞄准铜冶炼产能“世界第一”

绿色智能铜基新材料项目总投资103亿元,是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铜陵有色集团)为做大做强做优主导产业,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所投资的项目,2022年12月28日开工建设。

“项目主产品高端铜杆线材50万吨/年,副产硫酸170万吨/年。”铜陵有色股份公司副总经理梁洪流介绍,建成后将使公司冶炼年总产能超过200万吨,实现铜冶炼产能世界第一目标。

据了解,高端铜杆线也是生产空调、电缆以及新能源电动车动力电线的原材料。

梁洪流介绍,项目建成达产后,年均销售收入306亿元,年均利税总额27亿元。“同时还将带动铜材精深加工、硫化工、建材、港口、物流等一大批辅助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岗位2000余个,推动区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该项目设计建设的一大特色是将绿色、智能工厂建设理念贯穿全过程。设置光伏发电装置,在生产各个工序设置余热回收装置,回收蒸汽用于生产供热、拖动设备和余热发电。还将运用高效燃烧技术、水循环利用技术、高效污染治理技术等,保障项目建成后能效水平先进、污染物高效治理和低浓度排放。“此外,在自动化、信息化建设基础上引入互联网、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应用,打造铜冶炼加工一体化示范工厂。”

培育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新”

2022年,面对多轮疫情冲击、市场剧烈波动、高温限电等困难挑战,铜陵有色集团坚持稳健经营,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资产总额首次超过千亿。

“依靠创新驱动,坚持全产业链发力。”铜陵有色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丁士启认为,创新是立企之本、强企之源。铜的导电性能好,双碳目标下,很多减排项目需要大量铜,如发电、基建、新能源汽车制造等,“我们新型材料的研发,不断创历史纪录。”

除绿色智能铜基新材料项目外,铜陵有色铜陵铜箔年产1万吨锂电箔扩建、铜冠铜箔年产1.5万吨锂电箔扩建项目先后开工,今年底铜箔年产能将突破8万吨,进一步巩固行业领先地位。先后建成金冠铜业闪速冶炼技改、奥炉电解新增8万吨阴极铜、赤峰金通电解扩建5万吨等重点项目,冶炼产能持续提升。

铜陵有色在不断创新,铜陵市也在不断“上新”,不断培育、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新能源汽车、光伏发电、高铁系统广泛应用的碳化硅晶体,因为“长晶”缓慢等技术难点,相关企业较少,我省仅两家,其中之一安徽微芯长江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落户铜陵。

“2020年立项,次月就开工建设,去年8月份生产,如今已经量产,这个速度可以说非常快。”安徽微芯长江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胡阳介绍,铜陵市政府为企业发展创造了非常好的环境,“主动了解发展中的问题,主动介绍各种政策,目前各项研发补贴、人才补贴均发放到位。”

该项目预计年产碳化硅晶圆片6英寸25万片,年产值15亿元,年利润2亿元,年税收6500万。

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壮大“铜陵板块”

作为“一号工程”,铜陵市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成立18个工作专班,优化工作机制,建立督导问责机制,破除隐形壁垒,推进数据共享,通过“前置服务、联合预审”优化审批流程,首建“都能办窗口”等,2022年,该市累计新增退税减税降费37.7 亿元,2022年以来,该市共通过省创优营商环境为企服务平台“一口”收办企业问题数9012件,协调解决问题数8977件,问题限时办结率达到100%。

作为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和皖中南中心城市,转型中的铜陵市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发挥资本市场配置资源,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金融支持。

为发展壮大“铜陵板块”,该市建立顶格调度企业上市机制,定期走访调研“点对点”解决企业上市“堵点”“难点”问题,对成功上市企业给予1000万奖补。2022年,全市新增上市公司2家,实现境内上市板块全覆盖,全市拥有境内上市公司11家,总量位居全省第4位。

铜陵市还携手上海普陀、浙江台州、江苏南通等8市牵头发起成立长三角产业创新城市产业资本服务中心,全力拓宽对外合作交流平台。

该市立足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等,瞄准长三角等重点区域、头部资源,建立良好金融资本“朋友圈”,引入社会资本参与铜陵特色“基金部落”,今年以来招引9支基金入驻“基金部落”,总规模25.63亿元。

老矿区变废为美打造现代化城区

在古铜都,狮子山采冶铜的历史从商周绵延至今。自1958年以来,狮子山独立工矿区累计生产铜料78.93万吨、黄金14吨、白银344吨、硫精矿(35%)481万吨、高硫铁725万吨。然而,随着矿山资源的枯竭,该矿区范围内的矿山一座座关停,后续问题逐渐暴露。

“以前到处都是塌陷的坑,路也不通,破旧脏乱。”王方正在矿区居住了近40年,他告诉记者,此前这里进出只有一条路,住房低矮狭窄,他一家6口人住在40平米的平房里。“这两年一切都好起来了,有了农贸市场,正在盖养老中心,就业也方便了。”

狮子山独立工矿区总面积18.6平方公里,目前矿区内还有2.76万人。近年来,该区域地质灾害频发,基础设施落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日益凸显。 2021年初,狮子山独立工矿区改造提升工程入围国家发改委“十四五”期间支持的采煤沉陷区和独立工矿区名单。

改造提升工程目前已谋划立项居民避险安置、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生态修复和环境整治、接续替代产业平台4大类16个改建项目。

安置点项目共有三个,其中地质灾害区移民安置项目已竣工,计划2月底分房,青霞路周边居民避险安置项目、新华山矿周边居民避险安置项目正在建设。邻里中心及农贸市场已投入使用;区域微循环道路畅通项目正在收尾;采矿塌陷区生态修复项目目前已完成全部工程量的80%。

此外,该矿区失业矿工就业街区计划7月竣工;高新区科创园接续项目已全部竣工,正招商引资。“有了街区和高新区,能极大方便这里的居民就业。”王方正在矿区里经营店铺,他对“新矿区”越来越有信心。

2023年起,狮子山独立工矿区将布局社区养老、医疗、教育等项目,提升社会公共服务功能和经济发展能力,将该矿区打造为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区。

狮子山独立工矿区改造提升工程是铜陵市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更是新一轮城市更新的标志性项目。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汪漪)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