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迟迟二三事
◎陶妍妍
今年春天,好像特别冷。从“立春”开始,天气一直淅淅沥沥,像要强撑到“雨水”才肯罢休。家里暖气一直开着,没事就喝姜枣茶,身子骨却一直暖不起来。
细细回想起以往的春天,回忆却一下跳跃到小学时。春季开学后,确实还是冷,雨也下个不停。我一直套着厚厚的棉裤和胶靴,手上的冻疮并没消下去。有一天,邻桌男生快迟到了,穿了件大雨披直接坐下来。他小心翼翼从怀中掏出一枝粉色梅花放进桌肚里,花蕊上,还挂着新鲜的雨珠。
我忆不起那个男生具体模样,但他那天早晨,一定是被早春的美所折服,才会在细密的雨丝中,奋力折下那枝花,又小心翼翼收藏起那份美。
这个记忆片段,让我有些许感动。那时物质条件虽简陋,但成长过程,与大自然玩耍的多。夏天钓龙虾,冬天挖红薯,不像现在的小孩,会理直气壮地告诉你,“鸡蛋是从冰箱里来的”。
中国哲学一直强调从实践中体悟,而不是纯理论推理。所谓“格物致知”,不是向外看,更多是向内求。
在今日之我看来,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孩子们与其死磕那些毫无天赋的艺术课程,不如多与自然相处,努力保持身心敏感,活得“结实”些,比圈养在网络世界里,做一个机械占有海量信息的“空心人”,要幸福许多。
我决定了,还是要与春天开心玩耍呀,天晴起来,就去做几件治愈自己的小事。
第一件事,要吃一朵花,辛夷花。早春二三月,草刚泛绿,除了梅花,就是辛夷。辛夷,未叶先花。花苞直立于枝条末端,仿佛要将存了一个冬天的能量,全部绽放。辛夷花不仅香气馥郁,还是很重要的中药材。
新鲜的辛夷花就可吃,采两三朵回来,洗净切碎,熬煮一碗辛夷花粥,适用于鼻炎、鼻窦炎及引起的鼻塞头痛。也可以将辛夷、苍耳子一起煮水,趁热熏蒸鼻子,也能有效缓解春天的过敏性鼻炎。
第二件事,要读一本书,《诗经》。《诗经》是中国文化的根。孔子曾说,“诗三百,一言蔽之,思无邪。”一个人最天真烂漫莫过童年,而我们的文学作品中,最天真恣意的一部就是《诗经》。
在“无心机”的《诗经》里,既可“见自己”,亦可“见天地”。读如此赤忱的一本书,大约就像在春天的草坪上打滚,浑身都能沾满泥土的清新气吧。
还想做一件事,一个人,踏一次青。
去哪儿?不知道。反正,春日迟迟,处处是美景。重要的是,给个机会,让自己与自己相处,自己给自己宽慰。
昨日偶然听到一首由唐诗谱曲的小调,叫《咏春》,“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声。”
真美啊。春雨不仅缠绵,春日亦很治愈。祝你春天也好。
和孩子一起背课文
◎杨菁菁
那天傍晚走出地铁站,低头看着手机。猛一抬头——眼前一树红梅。没有开,还是小小的花苞,一颗一颗站在枝头,有种骄傲的喜悦。暮色将至,我以已晚的天光为背景,拍下了这枝花苞。这是2023年我见过的第一树花。也许,其他的花早就开了,只是我日出晚归,无心留意节气的变化。农历也要二月了,早春将至,暖意不远。
小孩上学了,昨晚和他一起背课文,《祖国多么广大》,大兴安岭,雪花还在飞舞;长江两岸,柳枝已经发芽;海南岛上,到处开满了鲜花。啊,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
他没去过大兴安岭,但“长江两岸”和“海南岛上”是去过多次的。我向他描述,从北到南,哪怕同一时间的物候也大不相同。北方还在下雪,但我们这儿,离长江不远,柳枝已经发芽了呢。
长江两岸,说的应该是中下游的两岸。至于海南岛上开满了鲜花,我觉得不如说西双版纳,开满了鲜花。我胡思乱想着,听孩子背书,他总把“广大”背成“庞大”,小孩有小孩的理解。他掌握的词语还不够多,常常无法精准表达出自己的意思,言语之间带着一丝天真的笨拙,大概,这就是童趣。
生活中每天都会发生许多大事,偏偏治愈自己的,总是这些无足重轻的小事。
语文书真的挺美。他做练习册的填空,百( )争鸣,我教他写:百家争鸣。我还对他说,你记得妈妈给你念的中国历史吗?孔子、墨子、韩非子……他们就是百家争鸣呀。
第二天翻了他的语文书,其实不是。那是一组很美丽的词,泉水叮咚,冰雪融化。百花齐放、百鸟争鸣。
书上写的,正是春天啊,是自然。教这篇课文时正是早春,合时合宜。而我多么狭隘,只能想到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百家争鸣。
我最喜欢他的一篇课文,是一年级上册书里《大雨点和小雨点的故事》——
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半空中,大雨点儿问小雨点儿,你要到哪里去?
小雨点儿回答:我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你呢?
大雨点儿说,我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
不久,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读到这篇课文时,有一种莫名的感动。没有一个难懂的字,写了个这么美的故事。小雨点有小雨点该去的地方,大雨点有大雨点该去的地方。搞了半生的文字工作,读过各种晦涩的书,也见过千百样的文章;到头来,反是最朴素的、小学一年级的课本,直击人心。
人们总说,一年级无关紧要,养成习惯就好。但我觉得,孩子开始读书认字,学习算数,这是人生的发蒙。他一生的知识储备自此开始,以此筑底,何其重要。这些最初的理解决定了他一生的审美。他的灵性能否绽放,始于这些最简单的文字,他将如何去理解。
孩子是人生的第二次成长。我想起我发蒙时,量大且快,七八岁时,已开始独立阅读小说,我的孩子无法和我相比。但时至今日,我依旧不敢说,我深刻地理解我所使用的每个字。我精心挑选着、调整着我的用词,不断扩充自己的词汇库,变着方法造句,试图增加对文字、对文字背后的广袤世界更深沉的体会。四十岁时,我被七岁时射进心中的那颗子弹击中,我和孩子一起读一年级的课本,内心充满着谦卑。
二十年后的某个春天,假如他和我一样,也在某个黄昏走出地铁站,抬头看到一枝红梅。他的心里会不会忽然蹦出那个词来,柳绿花红。他会不会回忆起当年和妈妈一起背课文的情景,心中也有几分感动。
春见
◎钱红丽
二月以来,阴雨寡阳数周,终于朗晴一日。人的情绪节节攀升,撇开所有家务,纯粹出去走走。
也走不远。穿过居所后面的小山坡,经过一处教堂,来到小河边。对岸的红梅、绿萼、白梅,雾一样,团团簇簇。或许气温较低之故,这些春梅不比往年肆意催发,花期被拉得漫长。
春梅适合远观,如春山隐隐,如烟如露亦如梦。河边许多晨跑的人,单衣单裤,呼啸来去……那些灵动的背影,逐渐幻化为无数个灵魂上的“我”。阳光菲菲薇薇,疾步于向阳处,咫尺处樟树林中鸟鸣,有了识别度,不比冬日那么单调暗哑。这些自然界中的精灵们,似与人类一样敏感捕捉到春气的萌生,一样难掩雀跃。
1986年春晚,香港演员张德兰唱过一首歌《春光美》。许多年过去,旋律依稀记得——万籁寂静中,忽地升起空灵的陶笛,如一只云雀飞向云霄,眼前仿佛白云朵朵……让人瞬间年轻几十岁。这几日,户外闲走,手机里循环放着这首《春光美》:我们慢慢说着过去,微风吹走冬的寒意。我们眼里的春天,有一种欢欣……
歌词平淡,却又那么神奇,令时光倒流,让人重回年少,连迈出的步子也变得轻盈。
要说治愈,再也没有比微风、天空、河流、阳光更珍贵的东西了。每次情绪低落,总是下意识走出家门——漫无目的乱走,渐渐地,心绪渐趋平和。累了,随便坐在坡地,望远……鸟鸣啾啾,云影晃动,就当于阳光下打坐,久之,确乎接近涅槃,无所谓孤单落寞,孤独更是不存在的,整个人与日影清风茸茸一片,连脚下平凡野草也变得可亲。
除了外出行走感受微风暖阳。早春逛菜市,也是相当治愈的一件事。正是一年春草萌发时节,草头、马兰头、香椿头、杨花萝卜陆续上市。买一把香椿紫芽,回家摊块蛋饼,配半盏米饭,慢慢咬春。或者赶在荠菜开花变老前,包一顿荠菜饺子吧。露天荠菜被冻得紫茵茵,洗净切碎,拌入猪肉糜,打三两只鸡蛋,淋些姜汁,顺时针搅拌,坐在露台,一边晒阳,一边包饺子,后背晒得微微冒汗,人几欲盹过去。但凡做起手工活,内心无比静谧,不再有虚妄之心,更不会得陇望蜀,唯余一派虚静。没有欲求,也就是佛界所谓的“好事不如无”吧。内心的沟壑褶皱悉数被阳光抚平,一马平川可以跑马,也算驰骋天外的意思。
最近,无意中开发出一样新菜,无比惊艳。腊肉切薄片,干煸出油,汇入新鲜猪前胛,煸出水分,加入白萝卜块爆炒,再移至砂罐中,滚水没过萝卜块,小火慢煨半小时。萝卜入嘴,酥烂无渣,最美味的是汤汁,微咸里杂糅着清甜,可直接饮用,也可用来泡饭,滋味奇绝。虽说食用腌制物不太健康,但实在抵挡不住腊肉久煮后发散出的那股奇异咸香。近期,频频享用这道菜。同样是萝卜,何以用新鲜猪肉搭配,偏偏出不来那种撩人余香?腊肉炒芦蒿、炒青蒜、炒胡萝卜,虽说一样可口,但,均敌不过与白萝卜携手同烧,鲜美滋味不输腌笃鲜。
早春,还想做一件事,千里奔袭任意一座江南小镇,赶个早集——也不过是为口吃的。清明前的河蚌肥腴鲜美,适宜煲汤。鲜活的河蚌自壳中脱出,捋出胃肠,焯水后切块,热锅冷油,煸香姜片、京葱段,蚌肉入锅爆炒,黄酒稍许去腥,待水分炒干,滚水没过蚌肉,丢一块火腿提鲜,再移至砂罐,文火慢炖数小时。汤如牛乳,粘稠裹嘴。老河蚌也有膏黄,糯而粘牙,滋味近似河蟹。
许多年不曾喝到这一碗河蚌汤了,像是错过了一场场春信。
除了弄点好吃的,我还喜欢晒被。拖过两把椅子,两两相对于阳台,铺上被絮,自上午九点晒至日暮黄昏。下班回家,拿一只竹拍子,将被絮打打拍拍,叠起,扛在肩上往卧室送,一股太阳的馨香,经久不绝,夜里做的梦都是美的,无比治愈。翌日晨起开窗,春阳扑面,遍布橙黄的橘色,像一种水果叫“春见”。
春风解冻,开始种菜
◎杨静
春天如约而至,迈着小碎步蹦蹦跳跳向前跑,一会儿细雨绵绵,让人不由缩起脖子,隔天又艳阳高照,整个世界一下子暖洋洋的。
这几天,气温在零度左右徘徊,露台上的几盆青菜竟然跃跃欲试想要开始抽薹,这才醒悟,要赶紧准备“春耕”了……虽有些冷,但东风已生,和气萦绕,趁中午时分,去樊洼路采买些种子和饼肥。
合肥的樊洼路紧挨着丰乐大厦,本来是井岗镇的一条小路,后来发展成“种子一条街”。城市发展得飞快,樊洼路周围已是高楼林立,路一侧还建有硕大的茗茶城,熙来攘往,颇为热闹,但那些卖种子的店铺似乎十多年来未有太大变化。
假如你住在楼房里只拥有几只菜盆,那么这个季节可以买点上海青、鸡毛菜、苋菜、空心菜之类的叶菜种子;如果你是一楼带院,那选择余地就大了,除了绿叶菜,还有爬藤的豇豆、四季豆、黄瓜、丝瓜,地栽的有西红柿、茄子、辣椒……樊洼路可以给予的远远不止这些,真相是但凡你能想到的蔬菜或粮食种子,这里几乎都有。比如,还有水稻、黄豆、蚕豆、芝麻等等,城外的很多种粮或者种菜的农户和多年前一样,也仍然习惯在这里采购种子。
逛逛城市里的“种子一条街”,挑选一些种子,畅想一下播种、发芽、蔬菜葳蕤的样子,在这个早春,是不是特别有意思呢!
我只有七八平方米的一块小露台,除了种菜,还要放些花,大大限制了选择余地。以前贪多,花花绿绿的种子买上一堆回来,最后每样种一点,结果一多半没地方撒,往往浪费了。
现在知道了,先只是一家店一家店逛着,过个“眼瘾”。这个樱桃小萝卜不错,适合春天,可是菜盆浅薄的土层地力不够,萝卜难以长到肥嫩,或者只取萝卜缨,拍一瓣蒜调上山西陈醋凉拌来吃,也是不错。
苋菜的品种真多,有绿叶红秆的,有细叶,还有圆叶,去年种了圆叶红苋,今年就选绿叶苋菜种子吧。种上一盆苋菜,可吃一整个春天,只要给水给肥,掐了又长,越掐越长,更重要的是不生虫,真是省心蔬菜。苋菜怎么做都好吃,清炒,做汤,凉拌,下面,老少咸宜。
在楼房里种菜的人喜欢新鲜品种,樊洼路的老板也稳稳把握市场需求,本地不常见的蔬菜种子也能找到了,比如紫叶青菜、紫菜薹、飞碟瓜、芝麻菜之类,以前只能在网店淘,现在一大袋买回去,密密撒上一盆多么豪气!
种了多年的楼顶蔬菜,现已不追求花样,很多外地来的花样蔬菜,或许是水土相异的原因,往往种上一盆,浅尝一下,就一直当花草看了。最终还是本地惯有的品种经得起味蕾考验。
逛了一圈,最后选了一袋“四月蔓”,小青菜还是春天的当家菜。苋菜本来想选绿叶的,后来想想每年菜盆里都会有绿叶野苋自长出来,还是选了红叶的荷包苋。空心菜一袋,每年照例种一盆。另外拿了袋木耳菜种子,它的叶子肥大,春夏间吃,清热解毒。和苋菜一样,木耳菜也是补钙、补铁的好菜,据说它的钙含量比菠菜还要高两三倍,且不像菠菜含有大量草酸,是补钙蔬菜的最佳选择之一。
黄瓜种子照例来一袋。每年种的都是黄绿色的土黄瓜,也叫旱黄瓜。先在室内育苗,清明前后,再移栽盆里。绿叶菜不耐晒,只能吃到春末,整个夏天就靠黄瓜撑场子了。
墙角小菜池,今年打算种一棵丝瓜,到时从菜场边上卖苗的老伯手里淘两棵就得。丝瓜长到夏天,不仅仅可以喝上丝瓜汤,丝瓜叶子也有妙用,若是被蚊子叮了,只需采一两片叶子,揉出汁水,抹在被叮咬过的地方,涂上两三次,就可止痒消肿。家有儿童的,在花盆里种上一株丝瓜,就拥有了对抗蚊子的“花露水”,还是天然的!
这个春天,选几袋蔬菜种子吧,无论是阳台、窗台,还是露台,种上几盆菜,看种子发芽,看蔬菜生长,在生机勃勃中收获治愈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