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议院 | “老大难”不能“一直难”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周霞 分享到 2023-02-02 09:42:38

中健健身集团在合肥开设的多家门店春节后迟迟未能开门营业,连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的总部电话都已被维权消费者“接管”。这疑似跑路的一幕引来的是媒体的关注、预充值消费者和被欠薪员工的维权、监管部门的介入。

类似的事情已经发生了太多次,根据经验推测,大概率的结果将会是:事件在漫长的处理过程中被公众淡忘,维权者也被拖得精疲力竭,最终不了了之。

其实也有问题发生推动长效机制建立的案例。合肥市2005年发生的桃园房产事件就与预充值消费有一定的类似性。当时,经营规模在全省位居前列的合肥市桃园房产代理销售有限公司突然人去楼空,遍布省城的50余家门店相继关门。该事件导致600多名客户买二手房的首付款被卷走,涉案金额6000多万。这件事,成为合肥市对二手房交易设立资金监管账户的重要促成因素之一。

与房产交易比起来,日常生活中的预充值消费,一是涉及款项不大,消费者“自认倒霉”的承受力更强;二是涉及的市场主体更多更散,监管起来更加麻烦。

其实,日常预充值消费中跑路事件频发,对市场环境的危害并不比房产交易小。一是虽然单笔款项不大,但是受害者太多,多年积累下来的总款项更加庞大;二是让更多消费者不敢预充值消费,让更多守法商家受到“合理怀疑”,让监管部门的形象受到损害,形成多输局面。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在信息化网络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建设一个预充值消费的第三方平台,监管所有商家的预收费,对不加入平台的预收费商家处罚前置;多部门联网对跑路商家的负责人在生活中设立消费、信贷、出行等“十面埋伏”的高压“路障”;以上等等措施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消费者去健身房跑步,结果却遭遇公司跑路。消费者办卡健身,结果却换来伤心。中健健身疑似卷款跑路这样的“老大难”事件不能也不该变成“一直难”事件。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安徽“新春第一会”以“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坚持严的基调,持续深化‘一改两为’,全面提升工作效能”为主题,其中“一改两为”指的就是改进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源头发力、多方合力解决预充值消费问题,适逢其会,正当其时。

安徽商报融媒体评论员 大虫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