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议院 | 直接停气真的好吗?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晨 分享到 2023-02-24 16:22:09
有些事情,需要捋一捋才清楚。

燃气公司为了节省抄表员工作量,更换“物联网”燃气表。这个事你一说,有着朴素同理心的老百姓都能理解,抄表员也是人,跑上跑下不容易。

同时,更换“物联网表”,燃气公司对用户每天的用气数据可以精确到点,管理更精细了。

这些事情,我们都举双手支持。

但现在,燃气公司拿到这些大数据后,因为数据精确了,改变付费方式,从“先用后付”变为“预付费”。

燃气公司不要揣着明白装糊涂。这实际上是一种风险机制的转换,站在燃气公司角度来看,是“利好”,可不是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而对老百姓来说,生活习惯却要发生变化。燃气和水、电一样,都事关民生。如果工作一忙忘了“预付费”,就要被“断气”。体验可能并不那么好,也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如今连物业公司都不得以停气停水停电的方式来收取物业费,作为一个公用事业单位,采取粗暴的停气方式逼迫居民预付费,是否涉嫌强制性收费呢?

“真心实干暖民心”。涉及民生的事情,还是要考虑妥当,催交欠费有很多方法。物联网汇总的“大数据”实际上就是一件利器,背后藏着用户的“信用”,应该用好“大数据”,粗放一刀切,然后“短信轰炸”,甚至直接停气,群众就会有意见。

既然换表是自愿的,那么换表带来的一切变化,用户都有知情权。这个知情权,燃气公司要有充分的资源来保障。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一直要求供水供电供气供暖等公用事业单位要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目的就是要让老百姓生活更方便。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让居民糊里糊涂接受“新要求”,不接受就停气,不符合运用公共资源大数据的初衷,更不太“暖民心”。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梁巍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