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在2023中国民营经济发展论坛上发布了《民营经济驱动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研究暨2023中国百强产业集群》报告。
百强产业集群中安徽占据七席。七大集群产业分别为合肥新型显示产业集群、合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集群、芜湖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合肥智能家电(居)产业集群、芜湖机器人与增材设备制造产业集群、马鞍山磁性材料产业集群、蚌埠新型高分子材料产业集群。
长三角区域表现抢眼。江苏18个入选,浙江17个入选,安徽7个入选,上海5个入选,三省一市占比近50%。
“2023中国百强产业集群”以2000多个产业集群为对象,设定了五个入门标准:主导产业为制造业及其细分领域;集群产值不低于300亿人民币;集群企业数量不少于3000家;民营企业贡献率不低于80%;三年内无重大生产安全、产品质量、环境污染事故。在上述入选标准上,从创新能力、发展潜力、聚集程度、绿色水平等4个维度、8个子项,设计25个评价指标,并赋予权重,开展定量评价。
百强产业集群中,从城市上看,产业集群围绕城市都市圈呈梯度分布,北京、苏州、上海、深圳、长沙、台州、郑州、广州、无锡、重庆位列前十。百强集群七成以上位于东部、中西部占比低于30%。
从数量上看,东中西部产业集群数量差距大于经济发展差距,其中东部地区占有71个,中部地区19个,西部地区9个,东北地区仅有1个。
百强集群汇聚企业172.8万家,其中上市公司174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2419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4765家。百强集群用仅占全国2.9%企业数量,贡献了全国29.1%的上市公司、20.1%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和12.1%的国高新企业。仅2022年,百强集群内企业股权融资总额达到2600亿元,约占总体融资额的50%。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梁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