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河区义城街道迎淮社区:党建引领“融进去”,暖心服务“活起来”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伍献娟 分享到 2023-04-06 15:25:19

近年来,包河区义城街道迎淮社区在基层治理将党建引领“融进去”,推动暖民心服务“活起来”,不但优化党建项目、发挥协同作用、凝聚多方合力,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质效。

坚持党建引领 搭建居民协商议事平台

在迎淮社区,成立了基层民主协商领导工作小组,由社区党组织书记任组长,各相关负责人为组员。负责抓好社区协商民主工作的整体设计与谋划,坚持把基层协商工作纳入重要事项范围。以“两委”成员、党员群众代表及驻区单位、物业公司负责人等为骨干,建立居民协商议事会——“迎邻议事”委员会,由党委牵头,坚持党建引领,对辖区公共利益事项进行协商。

打造1+N协商议事阵地,“1”是社区迎邻议事会办公室,“N”即小区迎邻议事亭、楼栋迎邻议事厅等,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和楼栋党小组为主导,根据居民诉求随时组织协商。

发挥居民议事,引导协商议事有序开展

迎淮社区地处滨湖新区省府东畔,因配套小学还未建成,学龄儿童需要在5公里外的华山路小学上学,路程太远,学生和家长们鞭长莫及。社区得知居民的心声后,社区充分发挥“有事好商量”议事平台作用,邀请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社区党员、小区居民、学生家长及公交部门代表召开迎邻议事会、就站点设置、发车时间、行驶路线、入校时间、途中安全等问题各抒己见,展开热烈讨论,最终,在汇集大多数代表建议的表决得到通过,孩子和家长们迎来了68路的专线“上学班车”,居民们交口称赞。

居民协商,谁来协商?协商什么?怎么协商?社区在不断地探索中,逐步掌握了一套细致的流程,建立了“N+4”协商议事章程,即多种问题收集渠道,充分发挥小区居民群、楼栋邻里群的作用,定期开展“党群家访”“楼栋入户”“摆台宣传”等活动,及时收集居民意见建议。制定一个协商主题清单,明确把社区“两委”、辖区单位、群众代表(有威望的老村干、退休老干部、老党员、老劳模等)等纳入清单,并根据不同协商事项,吸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四员一律”、第三方机构等其他主体参与,形成5+X 的协商主体,明确“谁来协商”;一个协商范围目录,把协商事项划分为日常生活及邻里矛盾类、公共事务利益类、公共环境安全类等不同类别逐一列出,明确“协商什么” 。

社区还建立“三议五步”协商议事程序,“三议”即急事立议、小事小议、大事大议原则,灵活确定协商形式,引导基层群众培养遇事协商的习惯。“五步”即按照“收集议题-确定议题-组织协商-成果跟进-成果转化”五个步骤,有序推进协商民主。同时,建立协商结果分类办理机制,由社区党组织根据协商结果的不同,按照急办件、待办件进行分类办理。

聚焦暖心服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以前,在滨湖润园的南北区之间被迎淮路阻隔,两个小区之间往来不便,且存在很大安全隐患,群众反映强烈。社区在党群家访、小区走访、居民座谈得到了群众的呼声,及时将问题和建议整理为一线调查报告,依托有事好商量平台——迎邻议事会,邀请社区党员、群众及物业等多方代表共同集思广益、协商讨论,最终一致确定开挖5米宽的人行过街,今年春节,人行斑马线开通的消息刷爆了小区居民微信群,群众纷纷点赞这条斑马线是畅通南北区的一件“小事”,但却是社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一件“大事”。

在迎淮社区,一直坚持将党建引领融入到实际工作中, “迎邻议事会”中,由社区党组织负责人担任负责人,引导居民群众和各协商主体围绕议题、理性合法地表达诉求,找到意愿诉求的平衡点,保护居民切身利益。真正营造了有事好商量的良好氛围,推动了基层治理由“单向管理”向“多元治理”转变。

面对居民利益诉求多元、小区治理难的问题,迎淮社区充分发挥小区党员、居民专业特长,激发党员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打造了一批特色党建品牌,做精做细社区治理文章,让暖民心行动走深走实,让群众切实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新变化、新成效。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许家权)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