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科技助力“席地而坐” 黄山打造“最干净城市”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雪子 分享到 2023-04-17 14:57:50

新安江上水光粼粼,江风带着些许凉意,与岸上的绿植交相辉映,三三两两的市民漫步黄山南滨江景观带。

黄山市屯溪区“林廊清影席地而坐示范区”,是黄山市打造的全省首个城市生境花园——“江畔生境”。市民汪先生说:“环境越来越好了,早晚在江边走一走,很舒服,我每天都要过来转一圈。”

近年来,黄山市举全市之力,以 “席地而坐”标准,下足建设功夫,组织实施景区景点、城市道路、城乡人居环境洁净等“最干净系列”行动,大力营造干净、整洁、有序、卫生、安全、人民满意的宜居环境,努力打造“最干净城市”的黄山样板。

推窗看见绿 出门即见园

在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过程中,黄山市紧扣绿水青山、徽风徽韵的城市特色,聚焦重要节点景观风貌,积极探索实践城市更新“微改造、精提升”,在中心城区及区县城关镇,挖掘城市闲置地、边角地、零星空地、小型纯绿地等,“见缝造园”,相继打造一批小而精、小而特、小而美的口袋公园和主题公园。

位于中心城区的江南新城南滨江路景观带改造工程,总投资约1.2亿元,以西海路为起点,至珮琅西路高速桥下,全长约4400米。中心城区南滨江路以“水绿为基、慢行为脉、记忆之旅、活力之城”四大主题为主,分互动景观区、新安文化展示区、市民游赏区及江岸漫步区四个部分,突出绿色核心作用,优化配置景观小品,“路、堤、园”相结合,串联滨江丰富的活动空间,展现徽州人文底蕴。

另外,黄山市还完成了一批城市公园综合提升,改造了一批道路节点景观,打造了南滨江公园、浦溪河游客服务中心等36处“徽客厅”。从“风景在路上”的休闲步道,到“席地而坐”城市客厅,真正实现推窗看见绿、出门即见园、转角遇见“美”。

科技助力“席地而坐”

去年12月起实施了《皖南古村落西递景区“席地而坐”服务规范》团体标准。

“席地而坐”,就是游客在示范景区内随时随地想坐就坐,这彰显了景区对自身整洁度的高度自信,也体现了现代人对简单生活的追求。

在“席地而坐”的背后,是科技对“干净城市”的不断助力。2022年,西递景区结合实际,与中国计量大学等院校合作,制定古村落西递景区“席地而坐”服务规范,实施“席地而坐”保洁工作标准,建立“冲、洗、扫、拖、擦、清、运、巡”等组合作业模式,使用先进新型保洁设备,通过快速巡查、视频监控等信息化监管手段,第一时间精准治理的保洁模式。

此外,黄山市依托数字政府建设自主研发智慧化环卫管理系统,建成保洁作业车辆、环卫设施运转、水面保洁等5个可视化管理平台,通过“环卫一张图”系统进行实时调度;借助“5G+远程监管”技术,对城市主次干道、商业大街、人行道进行常态化“犁地式”深度清扫、“麦浪式”人机保洁,实现公共区域卫生无死角、“城市家具”无污渍、水体清澈无垃圾、道路保洁见本色、绿化绿地见景观等诸多科技助力打造“最干净城市”。

自觉行动“树新风”

黄山区龙北社区的志愿者们身着红色小马甲,左手持袋,右手拿垃圾夹子,沿街将垃圾捡起装进袋子里。这是志愿者们正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此外,黄山市为带动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全国最干净城市”建设还采取了诸多措施。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带头参加“清理河道·清洁家园”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最干净道路、最干净居民小区(村庄)、最干净工地、最干净校园等10类评选活动。

黄山市还实施了星级志愿者礼遇12条,试点乡风文明积分制管理,设立积分兑换超市,对村民门前三包、服务公益、参与志愿服务等进行登记积分并给予物质奖励,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在黄山大地成为群众自觉行动。

据了解,黄山市共组建了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2877支,打造“生态美超市”等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品牌70余个,仅2022年就有18万余人次参与环境清扫、市容整治等活动。

(安徽商报融媒体见习记者 徐宏博 记者 常诚 实习生 梅杰)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