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开斌
著名军旅诗人、词作家贺东久,在诗坛歌坛以及钟爱他的读者中,都称他久哥。
我与久哥亦师亦友,相识相交四十年有余。喜读他的诗,爱听他写的歌,也在感受他的人生。二十世纪80年代初,我参军入伍到金陵。“莫愁边走,春光满枝头。花儿含羞笑,碧水也温柔……”此时,贺东久作词的歌曲《莫愁啊莫愁》在军内外传唱,歌曲委婉动听。我和几位战友专门到南京莫愁湖公园,哼着歌,泛舟湖上,与莫愁女雕像合影,忘却了训练的艰苦与疲劳。
这首歌在1984年春晚上,朱明瑛演唱了,迅速火遍大江南北。经打听,词作者就在军区前线歌舞团,还是安徽老乡。一个周末,我和另外一名战友,冒昧来到南京市卫岗,在前线歌舞团拜访了贺老师。见两个穿军装的小战士,久哥很热情,我们也就不再拘谨。那天,在他家,他朗诵写的新诗,听得我们如痴如醉。我们从此结缘。
在安徽宿松长江边长大的久哥,参军前,青草地上,牛儿正吃草,那个清瘦的少年,一手握着牛鞭,一手捧着《千家诗》,读得认真。露水沾衣没有打湿将来为诗人的梦想,屹立在江中的小孤山给了他“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的向往。九岁时,他读《三国演义》,背《前出师表》《后出师表》以及唐诗宋词。诗人的种子一点点发芽。
久哥17岁参军,来到南京军区某高炮部队,因小有才气,在连队黑板报上发表诗歌,领导让他担任连队文书。这为他读书创造了有利条件。他从图书馆借来大量书籍,对有些诗集整本抄写,也对现代诗产生浓厚兴趣和创作欲望。当时,发表作品何其艰难。他写的诗寄出后,经常收到退稿信。终于有一天,小诗变成了铅字。战士们刮目相看,称他“诗人”,也引起了有关部门和领导的关注。
迈上军旅诗人的创作道路,追求不止,先后写了一千多首诗,五百多首歌词,出版六部诗集。
和平年代,如何为战士而歌?贺东久以更高的视点关照历史和现实的军旅人生。他在《墓志铭》中写道:“无须用伟大与不朽,英雄与壮烈……这些钻石般贵重的颂词。我只需两种颜色:黑色代表刚毅、深沉,红色代表兴旺、富丽,在墓碑上,刻一只冲锋枪,再刻一朵大放的牡丹花,留给人们去解释……”
人的两种力量最有魅力,一种是人格的力量,一种是精神的力量。歌颂理想与爱情是军旅诗人的责任。他以“握刀剑而狂歌,捧玫瑰而低吟”为创作座右铭,努力挖掘属于当代军人的“魂”,展示军人丰富的内心世界,从军营生活中发现美好意趣和情韵。追求人格的完美,获得艺术升华。
一个人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爱,对于世界,是一个谜。永远无法揭开的,是谜底”。久哥也是胸怀大爱的达人。他重亲情,身居高位,在老父亲面前,依然像个天真的孩子。他是一个天生的浪漫主义者,看似风流多情,但对自己的爱情忠贞而浪漫;他对战友一往情深,有举杯时的豪饮,也有为战友流泪的时刻。
情到深处始动人。贺东久是个浪漫主义诗人,对爱情、人生、社会,都抱着美好理想。身为军人,十分注重军人的情感。在《婚礼上,送你一颗红五星》,主人公新郎官送给新娘的不是鲜花、钻戒,而是一句:“亲爱的,送你一颗红五星”,营造了军人特有的浪漫。
戴复古在《论诗十绝》诗中说“意匠如神变化生,笔端有力任纵横”。诗人只有对于军人生活和使命进行细心观察和潜心思考,才会写出如此动人的情诗。著名词作家阎肃曾经评论说,贺东久的歌词写得好,他的诗歌比歌词写得更好。
一首好的歌词无疑应是一首好的诗。久哥将为战士而歌视为责任,他把诗变成歌,在歌词的创作上匠心独运,大气之中尽显柔情。其作品总是把军人的职责与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前途联系起来,以极具鲜明的意象与柔和饱满的激情,拨响新时代的琴弦。“诗情、哲理、真情”,是他创作的秘诀。
听他的《在和平年代》,像是告诫:“昨日的硝烟已经散去了,大地一片鸟语花香”,保家卫国,时刻都要居安思危;如同亲人的对话:“亲爱的人们啊,你可知道,我在什么地方”?你们可以尽情的享受和平环境,请你放心,我在边防、哨所、蓝天、海洋的地方,为你挡风遮雨,放哨站岗。清新脱俗而又含蓄生动地歌颂了和平年代军人的价值。
在贺东久创作的军旅歌词中,总是充满着真切的情与浓烈的爱:“人海茫茫,你不会认识我,我在遥远的路上风雨兼程……”歌词深情质朴,刚柔相继,大气磅礴,寓意深刻。“我情牵着你,我梦绕着你,情牵梦绕是那军人魂。路漫漫,我与妈妈最近。”完全不同于以往传统军歌的风格,温婉表达了战士们的真情实感,写出了当代军人的“魂”。
纵观贺东久的作品,主题鲜明,形式新颖,风格独特。由他作词印青作曲的《芦花》,是大型音乐舞蹈《一个士兵的日记》中的一首声乐作品:“芦花白,芦花美,花絮满天飞。千思万缕意缠绵,路上采云追。”姑娘对参军情郎的恋恋不舍,“追过山,追过水,花飞为了谁”?情意绵绵中期盼“莫忘故乡秋光好,早带红花报春晖”,词曲的珠联璧合,意味深长。
读贺东久,他丰富细腻的情感,饱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对家乡的深情眷恋,对亲人的真情流露,在其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心中的《我的父亲母亲》是山,是水,山的厚重,水的温柔,道出了天下儿女心声。歌词大气而不失柔情。多少年来,无论身处何地,工作再忙,他总要安排时间回家陪伴父母,即便老人不在了,每逢清明,他千里迢迢回乡祭祀。他把对家乡的热爱,寄托在诗中、歌词里。他创作的《板蓝花儿开》《桃花谣》等优美动听的歌曲,都饱含着对家乡的深情眷恋。
【橙美文】读贺东久
安徽商报
张雪子
2023-04-24 09:42:22
·杨开斌
著名军旅诗人、词作家贺东久,在诗坛歌坛以及钟爱他的读者中,都称他久哥。
我与久哥亦师亦友,相识相交四十年有余。喜读他的诗,爱听他写的歌,也在感受他的人生。二十世纪80年代初,我参军入伍到金陵。“莫愁边走,春光满枝头。花儿含羞笑,碧水也温柔……”此时,贺东久作词的歌曲《莫愁啊莫愁》在军内外传唱,歌曲委婉动听。我和几位战友专门到南京莫愁湖公园,哼着歌,泛舟湖上,与莫愁女雕像合影,忘却了训练的艰苦与疲劳。
这首歌在1984年春晚上,朱明瑛演唱了,迅速火遍大江南北。经打听,词作者就在军区前线歌舞团,还是安徽老乡。一个周末,我和另外一名战友,冒昧来到南京市卫岗,在前线歌舞团拜访了贺老师。见两个穿军装的小战士,久哥很热情,我们也就不再拘谨。那天,在他家,他朗诵写的新诗,听得我们如痴如醉。我们从此结缘。
在安徽宿松长江边长大的久哥,参军前,青草地上,牛儿正吃草,那个清瘦的少年,一手握着牛鞭,一手捧着《千家诗》,读得认真。露水沾衣没有打湿将来为诗人的梦想,屹立在江中的小孤山给了他“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的向往。九岁时,他读《三国演义》,背《前出师表》《后出师表》以及唐诗宋词。诗人的种子一点点发芽。
久哥17岁参军,来到南京军区某高炮部队,因小有才气,在连队黑板报上发表诗歌,领导让他担任连队文书。这为他读书创造了有利条件。他从图书馆借来大量书籍,对有些诗集整本抄写,也对现代诗产生浓厚兴趣和创作欲望。当时,发表作品何其艰难。他写的诗寄出后,经常收到退稿信。终于有一天,小诗变成了铅字。战士们刮目相看,称他“诗人”,也引起了有关部门和领导的关注。
迈上军旅诗人的创作道路,追求不止,先后写了一千多首诗,五百多首歌词,出版六部诗集。
和平年代,如何为战士而歌?贺东久以更高的视点关照历史和现实的军旅人生。他在《墓志铭》中写道:“无须用伟大与不朽,英雄与壮烈……这些钻石般贵重的颂词。我只需两种颜色:黑色代表刚毅、深沉,红色代表兴旺、富丽,在墓碑上,刻一只冲锋枪,再刻一朵大放的牡丹花,留给人们去解释……”
人的两种力量最有魅力,一种是人格的力量,一种是精神的力量。歌颂理想与爱情是军旅诗人的责任。他以“握刀剑而狂歌,捧玫瑰而低吟”为创作座右铭,努力挖掘属于当代军人的“魂”,展示军人丰富的内心世界,从军营生活中发现美好意趣和情韵。追求人格的完美,获得艺术升华。
一个人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爱,对于世界,是一个谜。永远无法揭开的,是谜底”。久哥也是胸怀大爱的达人。他重亲情,身居高位,在老父亲面前,依然像个天真的孩子。他是一个天生的浪漫主义者,看似风流多情,但对自己的爱情忠贞而浪漫;他对战友一往情深,有举杯时的豪饮,也有为战友流泪的时刻。
情到深处始动人。贺东久是个浪漫主义诗人,对爱情、人生、社会,都抱着美好理想。身为军人,十分注重军人的情感。在《婚礼上,送你一颗红五星》,主人公新郎官送给新娘的不是鲜花、钻戒,而是一句:“亲爱的,送你一颗红五星”,营造了军人特有的浪漫。
戴复古在《论诗十绝》诗中说“意匠如神变化生,笔端有力任纵横”。诗人只有对于军人生活和使命进行细心观察和潜心思考,才会写出如此动人的情诗。著名词作家阎肃曾经评论说,贺东久的歌词写得好,他的诗歌比歌词写得更好。
一首好的歌词无疑应是一首好的诗。久哥将为战士而歌视为责任,他把诗变成歌,在歌词的创作上匠心独运,大气之中尽显柔情。其作品总是把军人的职责与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前途联系起来,以极具鲜明的意象与柔和饱满的激情,拨响新时代的琴弦。“诗情、哲理、真情”,是他创作的秘诀。
听他的《在和平年代》,像是告诫:“昨日的硝烟已经散去了,大地一片鸟语花香”,保家卫国,时刻都要居安思危;如同亲人的对话:“亲爱的人们啊,你可知道,我在什么地方”?你们可以尽情的享受和平环境,请你放心,我在边防、哨所、蓝天、海洋的地方,为你挡风遮雨,放哨站岗。清新脱俗而又含蓄生动地歌颂了和平年代军人的价值。
在贺东久创作的军旅歌词中,总是充满着真切的情与浓烈的爱:“人海茫茫,你不会认识我,我在遥远的路上风雨兼程……”歌词深情质朴,刚柔相继,大气磅礴,寓意深刻。“我情牵着你,我梦绕着你,情牵梦绕是那军人魂。路漫漫,我与妈妈最近。”完全不同于以往传统军歌的风格,温婉表达了战士们的真情实感,写出了当代军人的“魂”。
纵观贺东久的作品,主题鲜明,形式新颖,风格独特。由他作词印青作曲的《芦花》,是大型音乐舞蹈《一个士兵的日记》中的一首声乐作品:“芦花白,芦花美,花絮满天飞。千思万缕意缠绵,路上采云追。”姑娘对参军情郎的恋恋不舍,“追过山,追过水,花飞为了谁”?情意绵绵中期盼“莫忘故乡秋光好,早带红花报春晖”,词曲的珠联璧合,意味深长。
读贺东久,他丰富细腻的情感,饱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对家乡的深情眷恋,对亲人的真情流露,在其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心中的《我的父亲母亲》是山,是水,山的厚重,水的温柔,道出了天下儿女心声。歌词大气而不失柔情。多少年来,无论身处何地,工作再忙,他总要安排时间回家陪伴父母,即便老人不在了,每逢清明,他千里迢迢回乡祭祀。他把对家乡的热爱,寄托在诗中、歌词里。他创作的《板蓝花儿开》《桃花谣》等优美动听的歌曲,都饱含着对家乡的深情眷恋。
·杨开斌著名军旅诗人、词作家贺东久,在诗坛歌坛以及钟爱他的读者中,都称他久哥。我与久哥亦师亦友,相识相交四十年有余。喜读他的诗,爱听他写的歌,也在感受他的人生。二十世纪80年代初,我参军入伍到金陵。“莫愁边走,春光满枝头。花儿含羞笑,碧水也温柔……”此时,贺东久作词的歌曲《莫愁啊莫愁》在军内外传唱,歌曲委婉动听。我和几位战友专门到南京莫愁湖公园,哼着歌,泛舟湖上,与莫愁女雕像合影,忘却了训练的艰苦与疲劳。这首歌在1984年春晚上,朱明瑛演唱了,迅速火遍大江南北。经打听,词作者就在军区前线歌舞团,还是安徽老乡。一个周末,我和另外一名战友,冒昧来到南京市卫岗,在前线歌舞团拜访了贺老师。见两个穿军装的小战士,久哥很热情,我们也就不再拘谨。那天,在他家,他朗诵写的新诗,听得我们如痴如醉。我们从此结缘。在安徽宿松长江边长大的久哥,参军前,青草地上,牛儿正吃草,那个清瘦的少年,一手握着牛鞭,一手捧着《千家诗》,读得认真。露水沾衣没有打湿将来为诗人的梦想,屹立在江中的小孤山给了他“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的向往。九岁时,他读《三国演义》,背《前出师表》《后出师表》以及唐诗宋词。诗人的种子一点点发芽。久哥17岁参军,来到南京军区某高炮部队,因小有才气,在连队黑板报上发表诗歌,领导让他担任连队文书。这为他读书创造了有利条件。他从图书馆借来大量书籍,对有些诗集整本抄写,也对现代诗产生浓厚兴趣和创作欲望。当时,发表作品何其艰难。他写的诗寄出后,经常收到退稿信。终于有一天,小诗变成了铅字。战士们刮目相看,称他“诗人”,也引起了有关部门和领导的关注。迈上军旅诗人的创作道路,追求不止,先后写了一千多首诗,五百多首歌词,出版六部诗集。和平年代,如何为战士而歌?贺东久以更高的视点关照历史和现实的军旅人生。他在《墓志铭》中写道:“无须用伟大与不朽,英雄与壮烈……这些钻石般贵重的颂词。我只需两种颜色:黑色代表刚毅、深沉,红色代表兴旺、富丽,在墓碑上,刻一只冲锋枪,再刻一朵大放的牡丹花,留给人们去解释……”人的两种力量最有魅力,一种是人格的力量,一种是精神的力量。歌颂理想与爱情是军旅诗人的责任。他以“握刀剑而狂歌,捧玫瑰而低吟”为创作座右铭,努力挖掘属于当代军人的“魂”,展示军人丰富的内心世界,从军营生活中发现美好意趣和情韵。追求人格的完美,获得艺术升华。一个人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爱,对于世界,是一个谜。永远无法揭开的,是谜底”。久哥也是胸怀大爱的达人。他重亲情,身居高位,在老父亲面前,依然像个天真的孩子。他是一个天生的浪漫主义者,看似风流多情,但对自己的爱情忠贞而浪漫;他对战友一往情深,有举杯时的豪饮,也有为战友流泪的时刻。情到深处始动人。贺东久是个浪漫主义诗人,对爱情、人生、社会,都抱着美好理想。身为军人,十分注重军人的情感。在《婚礼上,送你一颗红五星》,主人公新郎官送给新娘的不是鲜花、钻戒,而是一句:“亲爱的,送你一颗红五星”,营造了军人特有的浪漫。戴复古在《论诗十绝》诗中说“意匠如神变化生,笔端有力任纵横”。诗人只有对于军人生活和使命进行细心观察和潜心思考,才会写出如此动人的情诗。著名词作家阎肃曾经评论说,贺东久的歌词写得好,他的诗歌比歌词写得更好。一首好的歌词无疑应是一首好的诗。久哥将为战士而歌视为责任,他把诗变成歌,在歌词的创作上匠心独运,大气之中尽显柔情。其作品总是把军人的职责与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前途联系起来,以极具鲜明的意象与柔和饱满的激情,拨响新时代的琴弦。“诗情、哲理、真情”,是他创作的秘诀。听他的《在和平年代》,像是告诫:“昨日的硝烟已经散去了,大地一片鸟语花香”,保家卫国,时刻都要居安思危;如同亲人的对话:“亲爱的人们啊,你可知道,我在什么地方”?你们可以尽情的享受和平环境,请你放心,我在边防、哨所、蓝天、海洋的地方,为你挡风遮雨,放哨站岗。清新脱俗而又含蓄生动地歌颂了和平年代军人的价值。在贺东久创作的军旅歌词中,总是充满着真切的情与浓烈的爱:“人海茫茫,你不会认识我,我在遥远的路上风雨兼程……”歌词深情质朴,刚柔相继,大气磅礴,寓意深刻。“我情牵着你,我梦绕着你,情牵梦绕是那军人魂。路漫漫,我与妈妈最近。”完全不同于以往传统军歌的风格,温婉表达了战士们的真情实感,写出了当代军人的“魂”。纵观贺东久的作品,主题鲜明,形式新颖,风格独特。由他作词印青作曲的《芦花》,是大型音乐舞蹈《一个士兵的日记》中的一首声乐作品:“芦花白,芦花美,花絮满天飞。千思万缕意缠绵,路上采云追。”姑娘对参军情郎的恋恋不舍,“追过山,追过水,花飞为了谁”?情意绵绵中期盼“莫忘故乡秋光好,早带红花报春晖”,词曲的珠联璧合,意味深长。读贺东久,他丰富细腻的情感,饱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对家乡的深情眷恋,对亲人的真情流露,在其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心中的《我的父亲母亲》是山,是水,山的厚重,水的温柔,道出了天下儿女心声。歌词大气而不失柔情。多少年来,无论身处何地,工作再忙,他总要安排时间回家陪伴父母,即便老人不在了,每逢清明,他千里迢迢回乡祭祀。他把对家乡的热爱,寄托在诗中、歌词里。他创作的《板蓝花儿开》《桃花谣》等优美动听的歌曲,都饱含着对家乡的深情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