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农村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提高农业效益、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长丰县庄墓镇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和“小田变大田”等整治项目,通过与国营农场等规模农业企业合作共种“流转地”,夯实粮食生产“耕”基。
走进庄墓镇高标准农田项目薛桥村施工现场,曾经低效散乱的土地,通过“小田变大田、碎田变整田”,正逐渐形成“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的高标准农田。据悉,庄墓镇高标准农田项目区位于薛桥村和枣林社区,计划建成高标准农田2370亩。目前,项目虽未完工,但其中的800亩高标准农田已被“预定”,计划与一家国营农场进行深度合作。“我们以资金或者资产的形式入股参与分红。国营农场负责农业生产,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负责环境保障等。”薛桥村党支部书记庞辉说道。
在徐岗村,薛桥村土地流转的“愿景图”已变成“实景图”:500亩集中连片的麦田,麦地里绿油油的小麦长势喜人。这是徐岗村与国营水家湖农场深度合作的“产物”。“水家湖农场负责播种、生产,村集体负责基础设施。”徐岗村党支部支委委员张晓艳说。
据统计,目前庄墓镇耕地流转面积29130亩,占全镇耕地总面积的72.8%,流转率居于全县前列。“庄墓镇2022年先期已经在徐岗村合作种植了近1000亩小麦,近期还准备在薛桥、枣林等村社区新增合作种植4000余亩。计划到2024年,合作面积超1万亩,以提高农作物规模化种植水平和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加农民收入。”长丰县庄墓镇副镇长杨亚春如是说。
(季汝奎 孔凡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