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企业员工犯罪现象不容忽视 合肥高新法院公布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情况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陈卫华 分享到 2023-04-26 20:48:54

4月26日“世界知识产权日”当天,合肥高新区法院公布了2022年度该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情况和典型案例。

据了解,2022年度,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新收各类知识产权案件2061件,审结2191件。共受理各类涉知识产权的诉前调解案件3534件。

高新区法院多措并举,推进知产诉前调解。

推进专业调解。借力相关调解组织力量,积极开展知识产权民事案件线上、线下立体化调解和司法确认工作,有效化解批量案件和简单个案。自贸区法庭成立后,从合肥市知识产权局聘任的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合肥片区知识产权纠纷第一批人民调解员中,选择一部分调解员,把案件事实清楚的商标、著作权等侵权案件委派进行诉前调解。

推进行业调解。与专业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以及部分律所合作,在纳入特邀调解机制的框架下,指导他们运用自身优势,就一些商业维权批量案件开展诉前调解。

推进巡回调解。合肥高新区法院目前已在高新区创新产业园三期设立专门的知产调解室,并计划在中安创谷内再设立一处专门的知产调解室,以进一步发挥人民调解优势,助力高效解决民商事纠纷,优化园区内的营商环境。

合肥高新区法院深化审判机制改革。以互联网为技术支撑,依托智慧法院建设,搭建起专业高效,便捷的司法审判体系。针对目前审理的案件外地当事人较多等问题,大力推行远程在线的视频调解、庭前会议以及简易案件的开庭审理等审判方式。同时,积极探索异步审理模式,利用碎片化时间,让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步骤的当事人同样能参与诉讼活动,以技术创新为民服务,提升司法效能。

合肥高新区法院推进审判职能延伸。对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发现的众多网络店铺商家存在以虚假交易、编造用户好评吸引消费者的严重刷单现象,自贸区法庭向市场监督管理局,制作发送首份司法建议函,建议相关监管部门针对此类问题,健全事先预防机制,压实事中监管责任。同时健全信用评价体系,加大对互联网黑灰产业打击力度,保护消费者利益,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另外,从该院办理的知识产权刑事案件来看,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涉及的罪名相对集中(主要为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商标标识罪)。商标权是侵权重灾区,但是著作权也渐渐成为主要侵权对象。

犯罪手段日趋网络技术化。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犯罪分子开始利用“电子商务平台”“网络社交平台”“云存储平台”交互作用实施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涉及复杂技术认定和法律适用的新型案件日益增多。犯罪分工精细化产业链条化特征突出。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共同犯罪比例较高。

除此之外,科创企业员工犯罪现象不容忽视,主要涉案类型就是侵犯商业秘密,涉案人员主要集中在核心技术岗位或者高级管理岗位任职,有接触公司核心技术信息或者经营信息的职务便利。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张剑)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