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安徽省质量强省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有关情况。
《纲要》提出到2025年,质量强省建设稳定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人民群众质量获得感、满意度显著增强。到2035年,质量强省建设位居全国前列,质量强国标杆城市创建取得明显进展,质量支撑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达到更高水平。
《纲要》设置了6个类别17个定量指标,明确了8个方面主要任务,其中包括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构筑产业质量竞争优势、加快产品质量创新升级、打造安全绿色优质建筑工程、服务供给扩容提质、增强企业质量和品牌竞争力、建设现代化质量基础设施和质量共治共享。
在凸显质量惠民上,《纲要》提出,推动消费品质量从生产端符合型向消费端适配型转变,开展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等高端产品认证,打造“5分钟便利店+10分钟菜市+15分钟超市”便民服务圈。支持合肥创建特色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支持芜湖、阜阳、安庆等创建区域消费中心。
在推动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上,《纲要》明确在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实施一批产业链供应链质量攻关项目。依托安徽科技大市场等平台,建立质量专业化服务体系,加速质量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围绕十大新兴产业试验验证、计量检测、标准验证等共性需求,指导企业参与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省市场监管局局长韩永生介绍,经过持续努力,我省质量总体水平显著提升。全省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消费品质量合格率分别提升至95.1%、93.01%,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提升到88.48,公共服务质量进入“满意”区间,连续两年在国家质量工作考核中获评“A”级等次,位列全国第一方阵。
“近年来,省经信厅深入开展优质企业引育、数字赋能、质量提升等专项行动,推动‘安徽制造’向‘安徽创造’转变、‘安徽产品’向‘安徽品牌’升级。”就如何激发企业质量创新活力,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查汉斌介绍,接下来将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促进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质量提升与品牌建设。
建筑工程质量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方廷勇表示,目前我省工程质量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存在,省住建厅将通过推行住宅工程业主开放日制度,整治预拌混凝土市场,加大对建筑用钢筋、防水材料、保温材料等管理,确保检测数据、检测结论和检测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等举措进一步提升建筑工程质量水平。
近年来,安徽文旅产业不断壮大,文化和旅游服务围绕质量提升如何做?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王靖介绍,将继续实施文旅精品创建行动,持续打响“旅游服务质量江淮行”“万名导游大培训”“你是最美的风景”行业风采展等一批文旅服务质量品牌。此外,加强游客权益保护,继续严厉打击“不合理低价游”、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等违法违规行为。
针对质量基础设施建设,省市场监管局一级巡视员丁祖权介绍,《纲要》以专栏形式设定“质量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实施计量能力提升工程,攻克超导、高温等关键计量测试技术;聚焦十大新兴产业需求,建设一批质检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发挥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安徽)等平台作用,为企业提供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吴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