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名家手把手教学 非遗技艺零距离体验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雪子 分享到 2023-05-12 16:55:45

与文化名家面对面交流,亲自上阵体验非遗制作技艺……5月11日下午,由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工委、省文联、团省委共同主办的全省“文化名家进高校”暨“非遗进校园”活动在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文化名家、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等走进校园,开展文艺志愿服务、非遗展示体验等活动,知名戏曲、歌舞、民乐演奏、杂技等艺术家,以及非遗传承人共同为师生呈现一台精彩的文艺演出。

“喜欢街舞的同学们一起上台来!”5月11日下午,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花园广场上热闹非常。节奏感十足的音乐声中,安徽省舞蹈家协会成员魏勋、张博成、崔晨骏、张敏来到同学们中间,现场指导教学,与热爱街舞的同学交流互动。locking、popping、hiphop……不同舞种轮番上演,台上台下掌声、叫好声不断。

文艺小分队活动结合高校特色社团活动开展,内容丰富多彩。在学校艺术馆,省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小分队泼墨挥毫,面对面、手把手指导同学们。“运笔还不错。还是要临帖,临帖就会有进步。”广告艺术设计专业大二学生程腾涛从小热爱书法,活动现场他写了一幅魏碑,得到了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谢道佑的亲自指点。程腾涛激动不已,“能得到谢老师的亲自指点,机会太难得了。”

在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国旗广场,桑皮纸、望江挑花、歙砚、杜氏刻铜、徽州剪纸等10个非遗项目汇聚一堂,吸引了众多大学生现场参观体验。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大二学生汪焱是黄山人,对非遗项目兴趣浓厚。活动现场,她在桑皮纸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刘同烟的指导下,亲自体验了桑皮纸捞纸技。“捞纸的时候手要稳,用力要匀,非常有意思。”汪焱告诉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学校也开设了非遗课,现场体验感受更直观,“更深刻地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今年70岁的王世福是“望江挑花”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当天是第一次参加“非遗进校园”活动。看到展台前围满了大学生,老人开心不已。“这么多年轻人喜欢望江挑花,想来体验,之前真是没有想到。” 王世福告诉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望江挑花针法多变、造型生动,融艺术性与实用性为一体,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非遗要走进生活,要走进年轻人。只有让年轻人了解非遗、喜欢非遗,非遗项目才有生命力,才能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夜幕降临,作为全省“文化名家进高校”暨“非遗进校园”活动的重头戏,一场主题为“传承与梦想”的综合文艺演出在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图书科技楼报告厅拉开大幕。知名戏曲、歌舞、民乐演奏、杂技等艺术家轮番登场,现场座无虚席,掌声不断。由中国歌剧舞剧院歌唱家斯兰演唱的《望春花》,氤氲着徽风皖韵,优美深情而悠远。由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孙娟和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共同演唱的黄梅戏《女驸马》选段“谁料皇榜中状元”曲调优美、朗朗上口,赢得了阵阵叫好声。由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李家莲和巢湖民歌传唱人蒋涛共同演唱的《新打的小船亮光光》彰显了国家级非遗项目巢湖民歌的传承与发扬,也带师生走进巢湖风土人情,领略八百里巢湖水乡大美。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了解到,全省“文化名家进高校”暨“非遗进校园”活动自2018年启动以来,已经先后走进10余所高校,为广大师生搭建起一个走近文化名家、感受徽风皖韵的平台,成长为我省艺术化宣讲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常态化推广优秀文化发展硕果的品牌。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刘媛媛)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