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一个乐呵的人
◎黄佟佟
《漫长的季节》里,秦昊演男二龚彪,男一是范伟。
说实话,秦昊在这部戏里的角色确实也不咋重要,龚彪在《漫长的季节》里纯粹担任的是东北话笑点担当。
秦昊一登场的形象也不怎么讨喜,一口东北话,油嘴滑舌,脸上是陨石坑一样的皮肤,硕大的肚子挺着起来。为了加强效果,剧组甚至还给他加了一个酒糟鼻。四十多岁,因为狂喝滥吃不运动,已然是糖尿病了,出门要带胰岛素,但照样拼命喝啤酒。家里都揭不开锅了,还在公共阳台养鸽子,臭气熏人。一心梦想着财富可以从天而降,实际行动就是养鸽子和买彩票。下了班人五人六要正在工作的老婆给他做面。没事还老找机会跟年轻姑娘聊骚摸个小手。
除了不家暴,龚彪把所有四十岁油腻男的因素都占齐了,尤其混得一手好缩骨功,人前一副牛哄哄谁来灭谁的样子,真一来事儿躲得老远。广东人管这种人叫卸膊,担子来的时候自然而然从肩膀上溜下来了。就这么一个人,如果不是秦昊演,估计没有观众能忍他太久。
慢慢地,讨人厌的龚彪一集一集被秦昊演着,你对他由厌恶变成震撼,怎么有还原得这么真实的人,你小时候隔壁的李叔、二车间的张伯,不就是这种混蛋男人么?偷老婆的钱,打牌赌博打老婆……与这些人渣比较起来,龚彪似还残存着些许的人性与温存。
爱说俏皮话,底子里,是聪明,他的东北怼人术也非无的放矢,半真半假的刻薄,关键时刻又心软,邻居小露为他们的事进了ICU,钱是他筹的。这说明,他不是不想负责,只是能力有限,老婆丽茹无证帮人拉双眼皮,被人找上门来,他也是努力帮着平事,不耍赖不耍横,骨子里仍然是个老实人。
真正对他刮目相看是倒数第二集里龚彪跟老婆谈判离婚,老婆应是早就有人了,他本来想耍横跟情敌干一架,但看到老婆跟金主有说有笑有希望的样子,突然软了一下——喔,她跟着他是快乐的,她跟着他是有希望的。
心理学上说,真的爱不是占有,而是希望对方活得更好。那么,龚彪是真的爱丽茹了。爱这个一直拜金的、慕强的、一直往前奔,一心要改变生活的、拿他当接盘侠的丽茹,可是他的力量太弱了,他不但养活不了她,连自己也养不起了,于是他说同意离婚,房子存款都归你。
离了,他就什么都没有了,但等于放她一条生路,和生活里常见的那些恨不得榨干女人最后一丝血汗的男人相比,他还残留着一种格调。
在三个老男人失意的卡拉OK局里,他扭动着肥胖的身躯跳迪斯科,大声说当年我在桦工大迪斯科可是有一号,这让人想起离婚谈判里,他对自己的定位:90年代的大学生,气质必须拿捏了。
我突然心里一惊,原来龚彪跟我是同一时代的人。龚彪不是遥远的桦钢下岗职工,我们都是90年代毕业的大学生。是的,90年代的大学生还是很稀罕的人物,还有十个里选一个的骄傲,还有那种天之骄子的光环。
分到工厂的没有想到,不几年,国有企业开始下岗,我几乎没有想过他们到底走向何方。现在看到龚彪,我知道他们现在变成什么样子,生活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天之骄子们原来摔得最惨。
他们的失败跟他们个人的能动性没有太大关系。甚至可以说龚彪是很努力的,他在厂办认真工作,下了岗努力养鸽子,开计程车,连秦昊自己也说龚彪这个人“其实他工作上也不懒,很勤劳,不是不努力,而是根本不躺平,这是东北人的一种精神”。
只是他找寻的路径都不太靠谱,时时被人坑。小城实在太小,能赚钱的每条路上都挤满人,能暴富的行当全写在刑法里,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又干不出太不要脸的事,倒霉成了必然的路。
回想这半生,竟然像是一个笑话,甚至还找不到抱怨的对象,也许只能归结于命运。
谁想到堂堂大厂职工混到如此地步,大学生甚至比工人还要惨,工人下岗还能街边撑个米粉摊,他们是不行的,那怎么行?我是大学生呢。这是龚彪比王响事业上更惨的原因。王响是个大师傅,有一手修东西的绝话,生活辗压过来的时候,他能趴下,他还能重新站起来,但龚彪不行,他的弗洛伊德他的康德他的郁达夫让他不能趴下,不能接受。
《漫长的季节》里,没有写龚彪的十六年是如何过来的,只是用他像吹气球一样的身体稀烂的皮肤红红的酒糟鼻表达了生活对他的彻底摧残。
一个大学生,和姐夫合伙开一辆出租车,靠这个义气的大师傅帮补他,他才能活下来,这谁能想到呢?他曾是前程万里的大学生啊,他分配到的地方是扛扛的国营大厂。未来也许能像宋玉坤一样,成为这几万人大厂的一把手,幸福原来是以这样的方式向他打开了,但命运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他袭来,厂子日落西山,爱情阴错阳差,他的情敌原来是厂长,下岗的人第一个是他。
丽茹怀着宋厂长的孩子,当众流产,命若琴弦,到底是娶还是不娶呢?当然是娶。
这里一半是善良一半是软弱,这个志大才疏软弱善良的男人的铁饭碗打碎了,泥饭碗捧不起来,他似乎没有做错什么,但他奋斗了二十来年,却一无所获,仍然只是小城里最没出息的男人。到最后他对于他人生的定义,就像他送赠前妻的店名:如梦。
这个剧最反高潮的是,在所有这些倒霉事之后,他发现他中奖了,他以为命运向他展现了笑容,谁知命运又紧接着一个狞笑,因为光顾着看彩票,他遇上了横冲而出的车,还是情敌物流公司的车。
他出车祸死了,他的人生定格在微笑的那一刻,那一刻,似喜若悲,如幻如真。在停尸房,丽茹说,就想搞清楚是啥把我们的命运变成这样。
龚彪的一生是悲剧,但他脸上总挂着笑容。就像他一直在说的,要乐呵。
这种乐呵因何而来,为何而在,不知道,只是要乐呵。因为除了乐呵,实在无路可走,生活把一切夺走了。
除了,乐呵。
导演和编剧太狠了,那种辛酸到极致的悲伤是无论如何你还是要接受你的生活,要乐呵,这是无能者和失败者唯一赖以生存能活下去的方法。
在人类的各种生存方式里,强悍似乎曾经是我们活下去唯一的方式。《漫长的季节》最让人感动的一点是它没有否定强者的生存,但也没蔑视弱者的生存,而是包容了这一切,丽茹不是坏人,她总是主动选择自己的生活,努力想把生活过好,她活得比彪子强大,彪子不算大好人,他有他致命的局限,本质就是个弱者 ,这样的婚姻组合,在那样的时代那样封塞的小地方,注定只能走向沉沦。
可能连秦昊自己都不知道他演了一个人生中最好的角色。秦昊对自己演的角色命运也无可奈何,他自己也在内卷的东北长大,深知这个地方是残酷,他的建议是当演员,因为除了当演员,龚彪似乎什么也干不了,他不会发明创造,也没有过人胆识,更没有人脉,就是一个社会中最平凡的男人。
我们之所以对龚彪们不屑一顾,对他们无比愤怒,有大部分原因是因为自己的愤怒,因为我们也是平凡人,我们无能、懦弱,但是我们不想面对这个,我们甚至连电视剧里的人也要讨厌,我们怕沾上这些不幸的人,我们怕闻到不幸的气息,我们在这个残酷的世界难以自保,我们想要爬到更高更安全的地方,这就是我们对龚彪喜欢不起来的原因。
哪怕他是老马呢,他还可以痛棒变态大爷,怒脱制服;哪怕他是王响呢,他可以二十年如一日追寻答案,死不放手。只有龚彪,他永远嘻皮笑脸地说着俏皮话儿,小心谨慎守着小利益,努力修补着四处漏风的生活。
是的,弱者,他究竟也是要活的,以自己的方式。
在龚彪临死前的微笑里,观众原谅了他,在那一刻龚彪终于解脱,而我们也终于与自己达成和解,因为我们也是和他一样的人,我们这些普通人类终有一天要学会面对自己懦弱、无能、失败、瞎支棱。
作为一个凡人,我们唯一拥有的,就是放过自己的权利。
我们在逼仄的空间伸了伸脚,我们努力不哭,成为一个乐呵的人。
时代打个响指
◎徐燕
《漫长的季节》突然就火了起来,我原来西祠旧友的微信群里已经热烈地讨论了一周多,以致于我这个几乎不看国产剧的也受不了安利,用两天时间看完了这十二集的国产悬疑剧。
怎么说呢,我当然也觉得这是个好片,故事讲得不错,细节构造精巧,演员全员演技在线,但是铺天盖地而来的各种花式夸奖,我还是觉得稍稍有点过了,豆瓣上的9.5分我也觉得更多是文艺青年们的感情用事。
这是一个关于时代变幻的故事,悬疑不过是导演给它披上的一件外衣,内在则是一首关于大东北的时代挽歌。这首挽歌是唱给东北的,其实又何尝不是唱给九十年代那个翻滚的时代的呢,像剧中那样的人,遇到那样的事,太多了,只是放在东北这样的工业化程度高的地方,格外触目惊心而已。
毕竟大东北,曾是我们共和国的长子啊,“一五”时期规划的156个重大项目,有56个落户于东北,是“国家战略产业基地”,建国初期,我们要从一穷二白的废墟中开创一个美丽新世界,那擎起中国工业的基础框架,就是从东北开始的,那些故事曾是这片黑土地无上的荣光。
沈阳、哈尔滨、长春、鞍山、齐齐哈尔……乃至剧中虚构的“桦林”,一大批城市因这些重工业项目的落地建设而蓬勃发展,甚至像大庆、鹤岗这样的现代都市,更纯粹是因油田开发、采煤建厂应运而生的。
一座城市,因煤而生,因钢而兴,这些大型企业有封闭安全的家属区、有自己的医院、托儿所幼儿园,全系列的学校、工人文化宫、剧场……几乎就是一整个严丝合缝运行的小社会,内循环丝滑高效。
进了这种企业,比如剧中所说的桦钢,就意味着捧上了铁饭碗,工人们不仅工资可观,衣食住行生老病死似乎都能在厂子解决,看病是报销的,房子是分配的,甚至对象也能分配,不少都是厂内消化的双职工。
这样的模式,这样的环境,其实在全国各地都是一样散布着的。
我也是这样的环境长大的,我出生在湖南南部的一个小煤矿里,我爸爸大学专业是采矿,是矿上的技术员,妈妈是矿医院的医生,我们家就是这样内部结合的双职工,我的四姨则是顶替矽肺去世外公去另外一个国有单位上班。
一开始肯定是各种祥和,生活平静愉快,后来,大概就是九十年代末,如剧中所演示的那样,改革暴风骤雨一般到来,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或改制或破产,我们煤矿的矿长因为贪污抓进去了,而工人们,大多是买断工龄,被迫下岗,谋求再就业。
我大舅下岗后,成了一个家电维修工,后来拿了菲利浦本地的维修站,才得以供养我表弟上大学。我二舅,下岗后有天晚上河里电鱼,大雨,他触电死了,留下年轻的妻子和一岁的幺儿,而他自己,那一年还不到三十岁。
和电视剧的故事是不是如出一辙。时代的悲剧,或是说阵痛,是社会轰隆隆向前的代价吧,天地不仁,万物刍狗,没有那些大刀阔斧的改革,可能大家还囿于一个个圈子或是围墙里,而不是一个个鲜活的人。
剧中的1998年,火车上的收音机,播放着金融危机的消息,时代的火山在奔涌而出,碾过一个时代,不曾放过一个人。
时代啊,打个响指,所有人与事就都被裹挟其中,终成灰烬。
走出黑暗,重现荣耀
◎小麦
今春最火的韩剧好像就是《黑暗荣耀》了吧,感谢时代的进步,只需一只手机,完全脱离电视机前的守候,随时随地沉浸式看剧。
以前看美剧和日剧居多,韩剧在追过百集的《大长今》后,发誓再也不入坑,因为看到最后疲累不堪。但现在韩剧好了很多,剧情和集数都向美剧靠拢,慢慢看了不少。去年喜欢的《我们的蓝调》《我的解放日记》,或温情或催泪或上头,总之,令人低回不已的好剧,那种感觉,就是内心有一处痒痒肉被准确地挠到了,舒服而难言。
《黑暗荣耀》出来,我一开始也是淡漠的,不是很感兴趣,我对宋慧乔没什么印象,《太阳的后裔》还没来得及看,《蓝色生死恋》是在我还很年轻的时候看的,也许跟着哭过笑过,但也确实忘得一干二净。
好像没有开看的理由,一直到第二季都结束,然后好评如潮,我才在某个无聊的下午顺手打开视频播放软件,开始了自己这个春天最为美好的邂逅。
很特别的开场,压抑的色调,几乎要克制才能看下去。校园霸凌是很残酷的,但残酷成这样,让人简直无法直视。有朋友和我说,因为这个开头场景,她把这部剧打开三次都没看下去,几乎要弃了,后来是快进了这一段才能看下去。对于现实的残酷,正常人动用所有情感都很难想象,虽然它们发生了,但是,存在于我们完全不熟知的另一领域,一旦被推到眼前,下意识的不安甚至逃避。
《黑暗荣耀》就是这样一个以校园霸凌开始的故事,一个小姑娘在学校里被有钱有势家的小姐带领的一班人肆意欺负,而且求助无门。令人心寒的不止是粗暴的老师,冰冷的警察,更有见钱眼开的父母,一个孩子被恶意虐待,却徬徨无依,走投无路,令观众透过屏幕都感到深深窒息和绝望。
不是没有想过去死,撑不住的时候,真的只想去死,但是,缓过来后,觉得还是要活着,因为还要复仇。当死是一个更简单的选择的时候,仇恨才是支撑一个人活下去的最强大动力。多年前,香港作家李碧华曾说过,恨也是要动用感情的。确实,保持仇恨是比原谅或是爱更有力的一种情感。女主文东恩,靠着刻骨的仇恨,度过了从少年到成年的漫长岁月。怀着绝不原谅,也绝不放过的决心,开始了对当年欺侮过她的那些人的复仇。
一个女人的复仇之路有多困难,多少处心积虑的谋划与算计,多少刻意安排的偶然,将一个个松散的人物慢慢联系在一起。不得不说,这个故事讲得很好,它所有呈现的人性都是可信的,从古至今,不论怎样进化,人性好像真的没有什么太大改变。
故事的场景安排令人惊艳,女主文东恩虽是一个普通老师,但在宋慧乔的加持下,美貌智慧,熠熠生辉,与男主的爱情也同样令人心襟摇曳(无论财阀大叔,抑或奶狗鲜肉,都爱上了女主,而且,均非简单上脑,而是有智商在的那种互相吸引),这是与一般糖水剧最本质的区别。这里的爱是匹配的,势均力敌的。
这部剧出彩的地方很多,不必说女主的睿智,大婶的狡黠,还有那几个恶人的疯批,一环套一环的故事进展,让从不熬夜的我居然在凌晨三点追完了所有,深深体会到什么叫欲罢不能。这剧的好,不止在于有冲突的张力,戏剧性拉满,更有令人感动的细节部分,它没有忘记和忽视描写一些小人物。
能支撑女主走下去,走得远的,还是底层人民的互助,这是黑色人生的一抹亮色。蹈海自杀遇到的那个大妈,工厂里为了她学习而悄声走路的同事,为她打抱不平而被调离的校医,以及那个与她换条件协调杀夫的大妈……每个人都在人生的苦海沉浮,彼此又成为相互安慰的微光,也救赎了女主,让她最后发现,自己其实也被关怀,绝不是一直孤单无依。
这部剧让宋慧乔得到了最新的韩国百赏大奖的最佳女主,舞台上的她,激动而不失平静,一度,双宋风光大婚又离婚,让她仿佛沉入谷底,但这部剧的横空出世,拯救了她,让她重新扬眉。她用自己的实力证明,自己的人生已经走出黑暗,重现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