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们的信息大多是被动泄露的。在“5.15全国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到来之际,中国银联助力打击与防范经济犯罪,为您守护钱袋子,一起来学习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知识吧!
案例一
扫二维码免费领奖品?没那么好的事!
吴先生接孩子放学的路上看到一个“扫描二维码免费领取玩具大鹅”的摊贩,孩子被吸引,闹着要这个玩具,吴先生想想就只是扫描一个二维码应该没什么大事,就扫描了这个二维码,并领取了大鹅。
没成想扫描二维码就加入了骗子所开设的聊天群,后来吴先生就不断接到各类推销和诈骗电话。吴先生很疑惑,他们都是从哪里知道我的电话号码的?
网络时代,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透明的玻璃罩中,个人信息极易泄露,对此,我们需要时刻警惕,避免因个人信息泄漏而遭受钱财等重大损失。根据案例中的描述,诈骗分子通过二维码渠道获得我们的身份信息,如姓名、手机号、收货地址等,不断进行骚扰甚至骗取钱财。
案例二
短信验证码很重要,莫要轻易泄露!
不管是登录、绑卡还是支付,都提供手机短信验证码的功能。短信验证码是由数字或字母组成,对上述流程有着安全防护的作用。
犯罪嫌疑人刘某通过技术手段入侵居民手机窃取短信验证码,结合在其他途径获得的居民的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转走了居民手机银行内的资金。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一旦发生个人信息泄漏,要第一时间换账号、更改密码。若在信息泄漏后发现资金受损,请立即冻结银行卡,保留短信内容,并及时报警。
作为自己信息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我们要为自己的信息安全上一把“安全锁”,我们可以怎么做呢?如何防止个人信息泄露?
中国银联提醒您:1.不随意点击短信、社交软件中的未知链接,不扫描来路不明的二维码;2.对于可疑电话号码或短信,建议致电相关单位的官方客服核实确认;3.应在官方渠道或正规应用市场下载APP;4.避免使用公共场所免费WiFi完成电子支付,防止支付信息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