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呈坎村始建于东汉至三国时期,因村落按《易经》“阴阳八卦”选址布局,阳为呈,阴为坎,唐末易名“呈坎”。这座有着1800多年历史的村落,曾是朱熹笔下的“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是目前徽派古建筑遗存最多的村落之一。5月15日上午,记者跟随2023“中国式现代化长三角实践”网络主题活动走进呈坎古村落,感受徽州文化。
呈坎人杰地灵,文风昌盛,名人辈出。其中有宋代吏部尚书罗汝揖,安徽第一部地方志《新安志》的作者罗愿,元代国子监祭酒罗绮,明代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罗应鹤,制墨大家罗龙文,地理学家罗洪先,清代朝议大夫罗宏化,直奉大夫翰林罗廷梅,扬州八怪后起之秀罗聘,近现代钦点内阁中书、后成了孙中山秘书的罗会坦,文物鉴赏家罗长铭,当代物理学家罗辽复等。其中罗汝辑、罗愿、罗龙文、罗洪先、罗聘5人被列入《中国名人大辞典》。现保留有董其昌、林则徐等历代名人题写的牌匾30余幅。
“我们在不改变古民居原貌的前提下,通过科技手段让游客穿越时空,沉浸式体验千年古村落,感受古徽州文化。”据黄山市徽州区文物局副局长吴青介绍,多年来,徽州区在古民居保护方面不断尝试,打造出了独有的呈坎模式。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呈坎村将美丽乡村、重点项目与全域旅游有机结合,将传统古村落保护利用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格局中,进一步完善村级基础设施,提升人居环境及游览品质。同时依托传统古村落自身的地域文化、非遗技艺、民风民俗等文化资源,全面推进传统古村落的生态价值和经济文化价值共同实现,从而改变了以往以呈坎景区为核心、以观光旅游为主的单一开发模式,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形成了“徽州古村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研学基地+田园综合体+旅居休闲养生”四位一体的保护利用新模式,并以非遗大师艺术展陈馆、非遗精品体验馆、文博艺术馆等项目,彰显文化创意特色,差异化打造全市乡村旅游示范品牌,实现了“吃住行游购娱”传统六要素与“商养学闲情奇”新六要素并行发展的 “徽州样板”。2023年初,呈坎村入选省级特色美食村。(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刘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