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长三角实践】从马鞍山薛家洼蝶变看美丽长江经济带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雪子 分享到 2023-05-22 15:28:45

江岸绿草如茵、繁花似锦,处处鸟语花香、碧水东流,这是日前记者跟随2023“中国式现代化长三角实践”网络主题活动走进马鞍山市薛家洼生态园看到的一幕。

然而在以前,这里却是当地百姓口中“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脏乱差地区。薛家洼地区是长江主航道由江心洲西岸转向小黄洲东岸的转折点,是马鞍山市花山区、雨山区两个行政区的交界处,也是沿江生态区、港区、马钢工业区“三区合一”的交汇点。

在这片986亩的区域里,曾有散乱污企业7家、非法码头3处、固废堆场1处,此外还有2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大量危旧民居和停靠渔民作业船以及住家船,是我国长江沿岸一处突出环境问题叠加的典型区域。

2019年起,马鞍山市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一体推进退田还湖、植被修复、水系连通、生态移民等工作,确保生态优先一寸不让、绿色发展半分不减,对薛家洼地区进行了集中整治。

近年来马鞍山市坚持“以人为本,综合治理”,将整改建设与回应市民关切、打造美丽长江经济带、推动滨江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结合起来,一方面集中开展整治,拆除全部非法码头、散乱污企业、固废堆场、畜禽养殖场、危旧民居,完成5600余艘渔船的拆解和2984户渔户的退转产。

另一方面,推进生态修复。实施岸线复绿增绿、滩涂湿地涵养保护等工程。此外,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薛家洼生态游园,配套观江平台、沿江游道等设施。通过这一系列的集中整治和生态修复,不仅鱼和鸟回来了,就连数十年不见的江豚也重现身影。

为建立常态长效监管机制,2019年以来,马鞍山市聚焦捕捞、运输、销售、餐饮四个环节,集中攻坚,加大暗访和联合执法力度,做到“查办一起、震慑一片”的效果,于2019年7月底率先全面完成长江禁捕退捕任务。同时,为了让渔民平稳转产上岸,马鞍山市加大了政策帮扶力度,保证上岸渔民有房住、有工作、有社保、有学上。转产后,有的渔民在周边企业上班,有人从事水产养殖,有人乔迁新居,基本生活都得到了保障。

目前,薛家洼地区的“一轴、五区”空间布局已经初步形成,长江马鞍山段“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格局逐步显现。昔日生态“痛点”变身环境“亮点”,昔日的“脏乱差”到如今“美如画”……如今的长江东岸,江水汤汤、景点成线、生态自然,薛家洼生态园与滨江生态湿地、滨江文化公园,一个个景点串珠成链,成为广大市民的城市生态客厅。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刘晓然)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