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前段时间淄博烧烤的霸屏热搜,让“摆摊夜经济”成了全民关注的焦点,一些地方针对“摆摊”也出台了新规,深圳就不再全面禁止“路边摊”。连日来,记者在省城街头探访发现,随着浪漫夏季的到来,“摆摊经济”与天气一起升温,而如何科学管理,却考验着基层治理的智慧。
5月29日、30日晚,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探访了省城多个街区和小区,发现多个夜市内人头攒动,“摆摊市场”内琳琅满目的商品受到了众多年轻人的青睐。
在夜市内传统的“路边摊”已经衍生出了车尾箱摊、网红夜市等新形态,夜市经济不仅只在线下,也发展至线上。
记者在淮河路步行街附近的中市街看到,这里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夜市一条街,两侧固定的摊位整齐摆开,摊位上方灯光璀璨,每个摊位上有具体的编号,经过统一设计,夜市街“颜值”满满。充满艺术气息的装修风格和个性化商品,让此处有别于传统夜市,成了一个年轻人驻足打卡的网红夜市。在多个摊位上,摊主正在用手机直播,除了线下销售商品,他们还通过线上平台直播的方式经营夜市。
“一个摊位每个月800元租金,周末人气很旺。我主要是晚上在这里摆摊,不耽误白天上班。”摆摊销售小工艺品的李先生说道。
5月29日21时左右,记者在天鹅湖北岸广场看到,几名年轻人手持直播设备正在专注歌唱,吸引了不少市民观看。这些唱歌主播用网络直播的方式经营着他们的夜市,用动听的歌声或吸引流量或吸引着打赏。
记者在习友路一小区门口看到有年轻人打开轿车后备箱,正在售卖各种面包甜点,还有的年轻人打开后备箱正售卖着“网红鸡尾酒”。
流动摊点存在安全卫生等问题
不同于网红夜市,一些出现在马路边或小区门口的传统夜市还是以小吃为主,记者探访发现,这些流动摊位依然存在着需要管理的问题。
5月29日18时30分左右,在合肥市习友路与科学大道交口南侧出现了不少流动小吃摊,有卖煎饼的、卖烤肠的、卖炸串的等,购买小吃的路人络绎不绝。然而,这些小吃摊占据了整整一条机动车道,还有两个小吃摊的三轮车直接停在了斑马线中间,挤占了行人通道。
在这一片小吃摊的南侧,也有三轮车流动摊组成的小区夜市,多辆三轮车直接停在了由南向北的机动车道上,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在习友路某小区门口,多个小吃摊在人行道上排开,三轮车停放横七竖八,很多三轮车直接停在了盲道上,除此之外,人行道的地砖上落了不少黑色的油渍。
夜市如何管考验基层治理智慧
记者探访发现,省城有一些小吃夜市经过统一管理,形成了秩序井然的特色小吃街。
5月30日20点左右,记者在安徽农业大学北门霍山路上看到,路北约百米的路段上均是小吃摊,餐车整齐排列成两列,地面上划着摊位线,摊主们自觉在线内经营,中间空出了足够宽的行人通道。这些摊位由一家物业公司统一管理,编号后发统一的摊点登记卡,另外,每个摊位上均取得了市场监管部门发放的信息公示卡以及经营人员的健康证明。这些证件都公示在餐车上,一目了然。
记者发现,虽然每个摊位的餐车不大,但是餐车上均配备了灭火器、抽油烟机,地面上还铺设了地垫,以免弄脏地砖。
位于合肥经开区莲花广场的夜市也是整齐划一。据了解,这里夜市也是固定摊位统一管理。入内经营需要提出申请,获得通过的发放登记卡,载明从业人员、经营内容、摊位位置、经营时间、准入期限、管理要求等内容。城管部门要求管理方在现场设置明显标识,定岗管理,施划界限,一摊一桶,推行摊群点自治管理,保证摊内整洁安全卫生。另外,禁止设置固定设施或占用绿地,禁止使用音响招揽顾客,禁止超时超范围经营。
“经营好地摊经济,发展夜经济,需要城市管理者倾注更多智慧去实现。”市民吴先生说道。
发展夜市经济规划治理要跟上
对于夜市经济的发展问题,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教授范和生认为,由一个个摊位组成的夜市经济对于城市空间而言,营造了城市生活的烟火气,增加了城市的温度和多样性,更是拉动内需的一个重要举措,“随着近段时间淄博烧烤的火爆,让夜间经济再次成为热点。夜市经济带动就业、提振消费,夜间经济作为城市消费的重要时间段,已经成为各地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重要举措之一,夜间经济正在引发新一轮的消费热潮。”
范和生认为,发展夜市经济,不是放任摆摊,而是需要政府部门进行统一规划,对夜市经济做一些顶层设计,“哪里可以摆,哪里更卫生更安全,什么时间适合摆……要有一个整体的规划,不是说这个社区划一片那个社区划一片,而是需要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规划设计。”
另外,范和生教授认为,做好夜市经济还需要在治理上下功夫,需要上下联动,多部门综合治理,从安全、卫生、质量上解决夜市经济易出现的问题,甚至可引导市民积极参与治理。(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张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