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湖的样子
黄山太美了,天上有太阳和月亮如瞳孔一样地看着,地上有太平湖这只明眸望着。尽管我知道,拿湖水比明眸是劣质修辞,但是,你若真去了太平湖,就知道,她真是太明眸善睐了。
太平湖是青弋江上游的一个大型的水库,我觉得它可以称之为青弋江的水塔了。在群山的合抱中,青山翠廊,都被太平湖收纳并镜鉴。在拉索桥边遥望这样一面湖,山中的雾气还没有退去,烟霭之间的湖光山色,就是摆在眼前的一幅千里江山图。没有千里,意蕴连绵,又何止百里千里呢?
撑一条船,搅动一湖碎波,在湖水中漫游,水天一色,看云,不必仰头,望山,亦可从水中寻得。湖上,有岛,岛与岛之间,用水、用舟、用人的目光来串联,用上帝的视角看整面湖水,群岛与湖水,又形成棋子和棋盘的关系。
好风雅的一盘棋!
登得猴岛去,一上岛,竟有一丝怕。这些猴子散养着,上来就把我手中的一袋瓜子给取走了,其实,是夺。夺走之后,立于顽石之上,嗑着瓜子望着我,一脸坏笑。到猴岛,不对玩猴施舍一些,手中赤条条下岛,这也不科学呀。下了岛,重新上船,一同伴捂着空空如也的兜,大声疾呼:“我的香烟呢?!”众人皆笑。笑声很快就被太平湖的一汪山水稀释。
太平湖的水之美,美在清澈。站在船上望水中的游鱼,鱼大小,似有分层,粼粼水波中似乎在昭彰着水的清澈。以前有人常说水晶,见过太平湖的水之后,我发觉,那就是浮动的水晶,若是有夕阳,朗照在水中,再加之其中鱼虾,又成为琥珀了。
水,滋润了太平湖周遭的草木。山木、马尾松、黄山松、刺柏、香榧、麻栎、枫香、黄檀、野漆、黄山柃,各有各的葳蕤,阔叶的气派阔气,针叶的针锋相对,水成就了这些树的颜值。至于那些叫不上名字的花花草草,就更多了,望春花、天女花、山茶花,各展各的心迹,有精致的美。那些芦苇和浮萍,又给整面湖平添了几许苍莽和江湖气息。
太平湖周遭的山之美,美在秀。若以山峰论性别,我觉得太平湖的山一定是偏女性化的,没有怪石,没有秃顶,没有陡峭的悬崖,大都是温婉的,俊朗的,翠岗连绵的。总有人喜欢拿周遭的山峦打比方,看这山与那山叠在一起,像是平躺的美人;那山的山顶有一石,加之树木一丛,像是美人的金钗……
那么,岛呢,远远的一望,被云雾隔着,似山水间的盲盒。拿云雾之间的岛做盲盒的,恐怕也只有大自然这个制造商敢这么做了。
逛了一圈太平湖,在另一处农耕文明陈展的岛上品茶,落了小雨,透过雨幕和玻璃杯,把一簇太平猴魁和远方的山峦叠在一起看,也有别样的美。
是的,有一种美,是不必掺杂人文遗韵的,就是那么美,耽美,这就是——太平湖。
秋浦河看云
秋天去秋浦河,一为看云,二为寻踪李白。
天高气爽,云朵干净,寻一个幽僻处,河流不那么急,静悄悄地潜流,这时候,在秋浦河中看云,是李白诗作中的云,是杜牧诗中的云,也是被昭明太子萧统垂钓过的云。秋浦河不是有个别名吗——云溪河。
秋浦河的云之美,不在天上,而在水中。李白曾言:低头礼白云。李白与天比,称不上高大,为何是低头?他说的是在河中看云,水是一面镜子,映照天空中云朵之美。水是天,天如水,水天一色,天上人间,人间即天上。
秋风丝绸一样沿着秋浦河的河面吹过,秋日的水多半澄澈一些,可见依依水草,还有草中的游鱼。浅草浅湾之中,依稀可见鳜鱼的影子,只一闪,迅速的游开,桃花流水不在,此刻的鳜鱼,依然很肥。秋浦河的每一泓水流都不是白搭的,山环水绕,锁着山水清韵,鳜鱼不分季节,也都锁着至美的鲜味。
秋浦河属于池州,池州原来叫贵池。贵池这个名字好,有贵气。贵气之源,始自萧统,萧统曾垂钓于秋浦河,得此间鱼,甚为鲜美,遂赐名“贵池”,因一条河而贵,地名也换成了贵池。
秋浦河流淌的区域,山都算不上崇高,林木繁茂,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此刻,置一叶轻舟,漂流在秋浦河之上,或者干脆称之为飘着“秋水”之上,不知觉中,人与舟,都已经入了山水画图,也入了别人的秋波。
当年,李白也就是乘着孤舟游秋浦河的。李白曾经三次造访秋浦河,每一次的心境都不一样,喜悦之游,山水含笑,“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这是游河、看花、下酒、携友,不可谓不畅快;也有苦恼的时候,比如那首我们最熟悉的《秋浦歌》,还有如“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
估计,李白欢喜心看到的也是祥云,暗淡心看到的则是愁云。
李白曾多次写到秋浦河,据说在秋浦河上留下了七十余首诗篇,单单因为李白这样一位大诗人,秋浦河就称得上诗意涌动的河流,加之,李白还曾邀请杜甫等人同游的行程,两人的交集本就不多,得唐朝诗仙和诗圣一同青睐的河流,恐怕整个中国仅此秋浦一河。
秋浦河见证诗中仙、圣之厚谊,没有人知道他们在秋浦河上谈了什么,那些天的天气如何,云在远天之中、倒映在河中该有着怎样的风姿?
秋日的秋浦河,见不到采菱女,菱角倒是有一些,在水中,亦在倒映的云团之中,袅袅有仙气。乘船游河,总能发现一些古桥,桥是河的发箍,秋浦河上的桥,拢着的是秋丝,亦有秋思。那些石墩嶙峋的桥,墩上的古木已经分辨不出年代,黑黢黢的,像是老者。船从桥下过,一抬眼,就是远山之上的云,云在山口,似噙在山中,吞云吐雾。
两岸的渡口边,依稀有人,背着竹篓,像是采山珍的人。换作春日,该是采茶女,穿着靛蓝的衣衫,臂若葱管。这里的野茶滋味也不错,曾在某个春日得此地友人赠过三两盒,品饮之间,可感山间的云雾气,很是飘逸清爽。秋日的河岸上,草木慵懒地散发着独有的香氛,亦有竹,竹叶也有黄斑,季节到底是不同了,就像我第一次来秋浦河的时候,是送家妹到这边上大学,这一次来,两鬓亦有白发,虽无三千丈,亦去愁,年岁近秋,心境也潜移默化了。
上得岸去,在农家吃了一条鱼,鱼身微微泛红,且为红烧,鱼嘴中咬着一团白蘑菇,问主人菜肴名,答曰:秋浦锦云。
举箸之间,心中悠游的还是秋浦河的云。
沿着涡河走
涡河,这条发源于河南省尉氏县的河流,滔滔向东流去,入安徽亳州,在安徽蚌埠市注入淮河,是淮河的第二大支流。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之为“淮河的次子”。
冬至以后,霜冷长河。清晨,沿着涡河散步,清霜凝结在衰草上,那样漫天的黄,雪白的霜,总让人想起根雕老人,浓密的须发,憨态可掬的样貌,在皖北黄土地的褶皱中,此刻,鬼斧神工的大自然把大地描绘成一张巨幅画作。
在人类文明的摇篮里,河一直是骨血,土地一直是躯体。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考古队在涡河南岸的钓鱼台边发现了许多碳化的小麦,这些古小麦,被社科院命名为“中国古小麦”,证明在商代时,涡河岸边的劳动人民已经开始了小麦的种植。
此刻,涡河两岸,小麦葱绿连绵,微风吹拂,绿色的麦浪滚滚,与丰收的景象相比,此刻的小麦更像是皖北谁家姑娘,稚嫩,翠色欲滴,在昏黄的冬日皖北大地上,这样一丛丛难得的绿,看得人心生喜悦。
我有几次和南方的文友交流,他们说,他们小时候在课本上学到“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谚语时,一脸蒙,并不知道田野里小麦生长的样子,更不懂一场雪对小麦的意义在哪里。直到他们来到皖北采风,才解开自己三十余年来的谜团。噢,原来这就是小麦的土地怀抱里的样子,似在乖巧撒娇,雪联翩地飞落下来,覆盖在麦苗上面,瞬间让皖北,乃至整个中原有了童话般的意境。
涡河水淙淙地向东流淌,冬日去看河,有时候还能看到河水冒着热气。这大地母亲胸膛上奔走的水流们,被焐热了身躯,也滋养了水中的小生灵们。
渔船,是涡河上漂浮的信使。涡河的水质怎么样,主要看渔船多不多。多,则水质清澈无比,少,则证明受污染严重。早些年,人们曾伤害过涡河的面容,过度不达标的排放,造成了河水的富营养化,水葫芦丛生,青苔蔓延,水体变味,让人敬而远之。
一座城市、一片区域的生态环境好不好,河流最有发言权。当人们日渐重视到环保的重要性的时候,关停、堵住了多个违法排污口之后,涡河再次重现了往日清爽俏丽的面貌,她再次变得亲昵可人了。
渔船多了,游船画舫也多了,很多人掬水装在瓶子里,透过瓶子去拍天上的云,拍出一种梦幻般的水天一色的美。
傍晚的涡河,水草依依,踩在松软的土壤上散步,远观,落日熔金,涡河夕照的美,让人瞬间走了神。被富饶的黄土地托举着的河,在金色的夕阳中,波光粼粼,归棹的晚舟撒完最后一网,就要回去了。冬日的水鸟,也扑棱棱振翅归巢,抖落的水雾,在夕阳的映照下,有金沙飞沫的耀眼。
沿着涡河走,曾经诞生过多少圣者?那位著述五千言《道德经》的老子,那位在漆园梦迷蝴蝶的庄子,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曹操,心怀天下苍生的华佗,都捧饮过涡河中的流水,是涡河哺育并带给了他们旷世的哲思和智慧。
这样说,当我们静对淙淙涡水的时候,当我们谛听涡水浪花翻卷的时候,有多少藏有先贤的梦呓,有多少蕴含先哲的思绪,这,是很耐人寻味的问题。
故乡亳州,是涡河边的城市,涡河有近百分之六十五的流域都在这里,涡河腹地,土地肥沃,中药飘香,自从华佗在这里开辟第一块药圃之后,这里来往药商众多。每年正月,从亳州外出的药商都有一个习俗,就是要从涡河中装一瓶水,再外出闯荡。这是在自我告诫:事业成功莫忘故乡濡养,人生发达牢记心态如水,处于低谷时谨遵“上善若水”……
一千个人沿着涡河走,总能捡拾一千个与众不同的思绪和体验。
(李谯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