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将横贯五省、绵延千里的淮河河道拉成一条线,蚌埠市恰好位于这条线的黄金分割点。安徽蚌埠,伴水而生、因水而兴、治水而荣。淮河则承载了这座城市发展的命脉。6月3日,记者来到蚌埠市主城区淮河河道生态修复项目,初夏时节,淮水缓缓流淌,两岸绿意盎然,一幅淮河安澜人水共生的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走千走万,还是淮河两岸”,千里淮河横贯中国腹地,勾勒出中国地理的南北。淮河穿城而过,对于曾经的蚌埠人民来说,近水却难亲水,人和水隔着万千屏障,人与水的关系亟待一次重塑。“和上下游相比,蚌埠地势较低,由于常年分洪行洪蓄洪,泥沙沉淀造成淤积成滩、河道缩窄,生态环境较差,加上缺乏系统有效的生态保护和规划利用,导致发展空间受阻,成为我们的‘心腹之痛’。”蚌埠靓淮河水利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冉凡荣介绍。
随着城市的发展,让淮河靓起来、美起来,让母亲河亲起来、近起来,成为蚌埠人民长期以来的共同心愿和迫切需要。2021年10月,总投资53.48亿元的“靓淮河”蚌埠主城区淮河防航交通生态综合治理工程(以下简称“靓淮河”工程)正式启动,蚌埠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堤固、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城市中心湿地公园,推动蚌埠从“跨河发展”向“拥河发展”转变,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美底色。
2023年,经过一年多的建设,这项西起荆涂峡、东至长淮卫大桥,全长6公里,治理面积达到52平方公里的“靓淮河”工程已初见成效。主河道由枯水期不到200米拓宽为500米以上,主要航道得到有效疏浚,淮河两岸景观发生巨大变化,蚌埠市民的心愿变成现实。记者在现场看到,两侧滩涂地蝶变成靓丽舒适的城市“会客厅”,沿河地带栽种上耐淹花草树木,滨水步道向远处不断蜿蜒,健身场地宽阔临水而建,解放路淮河大桥虹飞南北,站在栈道上凭栏远眺,水景城景尽收眼底。
出了家门就是公园,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风景,人与水的关系实现了“相看两不厌”。据了解,“靓淮河”工程将堤防迎水面护坡改造成大缓坡,工程完工后将新增水面2600亩、城市绿地1.2万亩,市民可沿着步道与淮河近距离接触。随着工程实施,将实现提高防洪标准、修复淮河生态、改善城市交通、优化人居环境、拓展城市空间的综合效益,让淮河亲水功能充分显现。未来淮河岸线还将增添更多观光旅游、健身休闲、文化景观等功能带,让市民和游客真正融入淮河的景观中,重新认识这座珠城的生态颜值。
一川清流穿城过,两岸美景不胜收。夏日傍晚,不少市民漫步于靓淮河健身步道上,感受人与自然融合发展的“共洽”。目前,靓淮河一、二期工程已全面开工建设,并取得了初步成效。沿着淮河岸线,蚌埠还将打造一批具有淮河文化特色、体现城市记忆的蚌埠新地标:铁路公园、宝兴面粉厂(历史建筑)、五彩阡陌……一大批淮河文化、铁路文化等项目,将进一步提升蚌埠文化旅游的影响力,把淮河打造成蚌埠新时代“会客厅”、市民公园。
淮水悠悠,水因城而美,城拥水而兴,拥河发展成为下一阶段城市发展的主旋律,蚌埠与淮河相伴相生的故事又将续写新篇章。(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吴梦君/文 陈昂/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