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硅谷”一周年:科创安徽释放新活力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雪子 分享到 2023-06-13 16:00:49

2022年6月13日,《“科大硅谷”建设实施方案》出台。很快,时间已走过一周年。记者6月13日从“科大硅谷”方面获悉,一年来,“科大硅谷”成果斐然。一流的创新生态逐步形成,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安徽科技创新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从蜀山到高新,“科大硅谷” 正在启航

在中国科大正大门的对面,为初创团队搭建的“科大硅谷”蜀山园科创驿站科大站作为高品质科创载体,目前驿站入驻创业团队已基本饱和。

“蜀山园内有适合企业各个发展阶段的载体,除了科大站、科学岛站还有适合成熟企业的硅谷大厦。”蜀山区科创集团负责人高汛介绍说,他们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导师,并在财务、法律、公司运营等多方面为创业者提供辅导,并收集企业需求、问题,联络相关部门解决问题,形成服务闭环。

“从学校到研究中心是一个巨大的跨越,在学校内部的时候只要做好科研就行了。但现在,我们实验室的定位不能仅满足于发论文,更重要的是把论文的成果应用到实践,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安徽应用数学中心主任助理王略志说。该中心科大九韶团队始终站在国际科技发展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执着攻关创新。为破解CAX工业软件卡脖子难题,构建了三维设计与分析一体化的数学理论和高效算法,取得最前沿理论和原创算法突破,研发了国产自主可控的下一代工业软件几何内核(科大九韶内核)。据悉,中国商飞上海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也和安徽应用数学中心签署了合作协议。

“‘科大硅谷’建设是安徽探索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充分激发创新活力的生动实践,在省、市、校三方共同努力下,建设以来已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也在加快形成。”中国科大校长包信和说。据透露, 中国科大90%的复权试点项目选择落地“科大硅谷”。

而在“科大硅谷”的另一个核心区域——合肥高新区,如今几乎每月都有国家重大专项和关键核心技术研究成果发布,每周都有科技型企业发布创新产品,每天都有一家科技成果转化的公司设立。

中安创谷科技园就是其中关键一环,它还是“科大硅谷”规划建设“一核两园一镇”中的核心区。该科技园规划用地面积约1500亩,规划建设总投资约200亿元,规划总建筑面积约300万平米,项目分六期建设。全部建成运营后,预计将聚集各类人才约5万名,培育科技型企业超2000家、实现年产值超2000亿元。

政策倾力支持,创新欣欣向荣

日前,省科技厅印发《加快场景创新构建全省应用场景一体化大市场行动方案(2023—2025年)》。方案中提出,“科大硅谷”要打造科产城融合的城市新空间。引入在线研发设计、在线检验检测、线上金融超市等科技服务新业态,探索新技术新产品优先采购、包容审慎监管等政策制度先行先试,助推前沿科技成果应用转化。

另据悉,合肥市《支持“科大硅谷”建设若干政策实施细则》也于近日发布,致力于为高端人才和年轻人创新创业提供一流政策环境。其中部分条款做到了国内最优或最佳,如:

在链接资源方面,创新机制提出了招募全球合伙人,建立“团队+基金+细分单元”的运营模式,实现“一栋楼就是一个产业链”。

在支持建立新型研发模式上,支持人才双聘;对企业、研究机构建设概念验证中心、小试中试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的按照投资额50%给予不超过2亿元配套。

在创新成果转化机制方面,对于职务发明在科大硅谷内转化的情况,支持按照贡献的省市财力给予一次性奖励;允许横向课题经费以现金出资入股转化企业;支持建立拨转股、股转债新模式,允许团队回购股份;鼓励“先使用后付费”模式在“科大硅谷”内施行。

在鼓励科技创业方面,对于高层次人才创办企业提供最高500万启动资金和500平米创业空间支持;对“沿途下蛋”企业提供最高1000万支持,具有突破属性的重点项目最高支持不超过1亿元。

在汇聚创新创业人才方面,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自主人才评价名额,对“高精尖缺”人才按照年收入财力贡献15%以上部分给予等额奖励。

在投融资方面,允许管理团队以10%为上限跟投;给予股权投资奖励,最高可按20%比例计征所得税并根据相应省市财力贡献给予等额奖励。

“未来‘科大硅谷’就是创业者的乐土、创新者的天堂。”科大硅谷服务平台公司董事长吴海龙表示。

“今年我们启动招募全球合伙人,通过招募高水平团队,按市场化方式运营各片区细分单元。今年3月启动以来,我们收到来自中法美日等5个国家,178个团队报名信息。”科大硅谷服务平台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球合伙人”有海外机构5家、省外机构120家、省内机构53家,“包括基金投资机构、园区运营机构、特色服务机构,以及中科院、清华大学、中国科大、浙江大学等高校院所的海内外校友组织和新型研发机构。”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武鹏)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