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利辛:“秸秆变肉”下活一盘“牛”棋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春雨 分享到 2023-07-09 10:57:44

7月8日,在利辛县望疃镇举行的现场推进会上,亳州市实施“秸秆变肉”工程暨利辛县十万头肉牛养殖项目正式启动。利辛县十万头肉牛养殖项目共有10个,计划总投资23.43亿元。 

今年以来,利辛县积极响应省委“种养一块抓、粮肉一块抓、头尾一块抓”要求,率先推进“秸秆变肉”工程,认真谋划、科学规划,响亮提出“种好粮、养好牛、做好菜”的“双30”农业产业发展战略,率先理清理清“牛思路”,制定“牛规划” 《肉牛全产业链发展实施方案》、《肉牛全产业链发展规划》,全力下活一盘“牛”棋。

7月8日,亳州市“秸秆变肉”工程暨利辛县十万头肉牛养殖现场推进会召开。出台“牛十条”,在全省率先出台激励肉牛养殖的十条政策,设立2亿元肉牛产业发展专项基金。组建“牛专班”,设立由县党政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肉牛全产业链发展领导小组,成立发展工作专班统筹推进。备足“牛用地”,通过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实施“三区三线”划定,预留设施农用地12374亩,确保肉牛产业发展用地保障,有效破除畜牧养殖加工等设施用地瓶颈制约。启动“牛赛道”,建立“赛牛”机制,开展镇、村书记“赛牛”,组织金融、保险“赛牛”,定期通报推动“赛牛”,促进肉牛产业强劲发展。同时快速启动十万头肉牛养殖场项目,成为加快由农业大县走向农业强县步伐的关键一招。

利辛县委书记张吉明表示,接下来,利辛县将从量、质、链、效四个方面推进“秸秆变肉”工程,具体做到“量”上再加速, 计划年内肉牛出栏10万头,2027年出栏30万头。 “质”上求提升, 谋划母牛繁育场,新建肉牛核心育种场及种公牛站,拓展优质肉牛和牛肉产品市场。 “链”上布全局, 坚持全链条、全利用的产品开发,促进育种、养殖、加工、预制菜、电商零售深度融合,推动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效”上有影响, 着力培育一批有机、绿色的“土字号”“乡字号”徽牛名牌,以品质塑造品牌,以产品带动产业。 鼓足“牛气”,使出“牛劲”,大干“牛事”,做好“牛文章”,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肉牛产业发展新路,奋力打造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重要的肉牛生产基地。

近年来,亳州市充分发挥养殖传统、交通区位、秸秆资源等优势,下大力气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畜头肉尾”增值大文章,把肉牛产业发展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和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重点打造长三角优势畜禽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和皖北肉牛发展优势区,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秸秆变肉”工程加快推进,全市肉牛产业形成了大干快上、加速发展的良好局面。今年上半年,全市肉牛规模养殖场276个(其中利辛县118家),增长46.4%;肉牛存栏10.9万头(其中利辛县现有肉牛存栏5.3万头,畜牧年总产值176亿元。),增长28.4%;出栏6.2万头,增长70.4%。(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刘勤利 通讯员 韩璞 汝雪枫)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