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北京市宣布开放智能网联乘用车“车内无人”商业化试点。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7月11日从合肥市智能网联创新中心获悉,该市相关法规正在加速制定中,道路设施设备等前期准备工作也正在快速推进。
对于合肥市民来说,目前能够在包河区、滨湖区街头体验到自动驾驶公交车、出租车(本报近期已连续推出视频报道,可关注安徽商报官方视频号观看)。相比于完全自动驾驶,现阶段商业化试点车辆主驾位置,都有一名安全员全程监控车辆自动行驶,确保车辆行驶安全以及面对突发状况时的人工干预需求,属于L4级自动驾驶。
7月6日,在上海开幕的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马斯克表示特斯拉车辆年内将可能实现L4级到L5级(完全不需要人工干预和回应)自动驾驶。7日,在北京举行的2023“协同未来”自动驾驶未来城市嘉年华活动开幕式上,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工作办公室正式宣布,在京开放智能网联乘用车“车内无人”商业化试点。基于《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管理细则(试行)》修订版,企业在达到相应要求后可在示范区面向公众提供常态化的自动驾驶付费出行服务。
作为国内自动驾驶商业试点启动较早的城市,合肥“车内无人”商业化试点何时启动?
“目前相关前期准备工作正在快速推进”,7月11日,合肥市智能网联创新中心相关负责人回复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称正在规划测试道路全域开放,道路实施设备也在做前期准备,“车内无人”的相关管理规定也在加速制定中,等条件成熟,就可开启“车内无人”商业化试点。
“我们也在密切关注政府出台政策和规定”,百度萝卜快跑安徽区域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旦合肥相关文件出台实施,该公司将考虑率先进行商业化试点。
【新闻附件】
2021年,安徽印发《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双招双引”实施方案》,将“智能汽车生态初步建立”设定为目标之一,提出到2025年中高级智能汽车实现特定环境市场化应用;多级别、多场景智能汽车测试和智能交通示范路网设施环境基本建成;新一代车用无线通信网络基本全覆盖,“人、车、路、云”高度协同的智能基础设施初步建成。
合肥市包河区于2019年出台《合肥市包河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成为全省首个发布智能网联专项规划的城区。此后,2020年9月,在合肥滨湖区塘西河公园正式开通安徽首条5G自动驾驶开放道路示范线(4.4公里)。在合肥市包河区花园大道附近的部分干道上,安徽首条基于公开道路常态化运营的自动驾驶公交车示范项目为市民提供体验场景。此外,合肥街头还在试跑无人送货车、无人贩卖车、巡逻车等,在合肥南站、新桥国际机场等公共场所,无人清扫车、消毒车清扫消毒等已成为市民习以为常的场景。(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