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英雄“回家” 安徽师范大学“为烈士画像”志愿者团队走进革命老区泾县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雪子 分享到 2023-07-11 15:34:50

“爸爸,我终于看清了您的模样!”近日,彭惠珍老人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父亲彭金富烈士的画像。她的父亲彭金富为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泾川镇山口村人,于1953年6月参加志愿军,同年10月在朝鲜牺牲,彭金富烈士牺牲时,年仅33岁。

彭金富烈士生前并未留下任何照片,这也成为了彭惠珍的遗憾。在彭惠珍的印象中,她对父亲的记忆还停留在四岁生病时父亲给她喂肉吃的情景,这么多年来,她一直渴望与父亲再相见。

今年暑假,安徽师范大学“为烈士画像”志愿者团队走进革命老区泾县,联合泾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开展了送彭金富烈士回家活动,这也是“为烈士画像”团队首次来到烈士亲属家中与烈士家属进行现场沟通,现场作画。

此次活动,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程功乐来到了彭惠珍的家中,通过彭惠珍的描述为彭金富烈士画像。

程功乐根据烈士亲属的回忆,与烈士亲属反复沟通,彭金富烈士的面容在画纸上渐渐清晰,最终历时四个小时,还原了彭金富烈士的画像,为彭惠珍实现了“跨越时空”的相聚。

彭惠珍接过画像,深情地凝望着许久未见的父亲,轻抚着父亲年轻的“面庞”,“爸爸,我终于看清了您的模样!”彭惠珍激动地说,在场的志愿者也随之动容。

程功乐表示,可以帮助烈士亲属以画像的形式再一次见到自己的亲人,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如果有机会的话,今后也一定会报名参加类似志愿活动的。”

记者了解到,今年暑期,“为烈士画像”志愿者团队在项目负责人王伟的带领下赴泾县开展系列公益活动,已完成烈士画像12幅,寻淮洲革命故事绘本一册,开展墙体彩绘进军营、“大手拉小手”等活动10余场。

据了解,“为烈士画像”志愿服务项目是安徽师范大学成立的圆梦烈士家属、助力红色基因传承的志愿服务项目。目前已荣获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和2022年度中华慈孝人物团体奖。为深入学习英烈精神,在“感动中国”2007年度人物孟祥斌遗孀叶庆华女士的牵线下,志愿者用手中画笔还原烈士形象,再现一段段舍生忘死、前仆后继的英雄故事。项目与安徽省、山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各地政府等单位合作开展系列活动,录制微视频、微党课,绘制革命故事绘本,开展青春思政课和入党启蒙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安徽商报融媒体见习记者 徐宏博 实习生 贾雨洋)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