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5年城市总人口力争破500万 建设省域副中心,芜湖这样干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雪子 分享到 2023-07-11 16:02:04

今年2月,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支持芜湖市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见》,明确支持芜湖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创新创业、深化改革开放、绿色低碳发展、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上走在前列,真正成为安徽经济增长第二极和省域副中心城市。

4个月后,芜湖市人民政府正式印发《芜湖市推进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从提升产业、创新、融通、人才、服务等多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并细化提出33项具体重点工作任务,全面推进省域副中心建设。

打造产业创新中心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在产业环境方面,《方案》围绕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升级,形成若干先进制造业集群。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首位产业,为安徽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贡献芜湖力量。聚焦机器人及系统集成等25个优势细分领域,加强精准政策供给和精准要素配置,提升十大新兴产业竞争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业聚集地。加快推进“中国视谷”等项目建设,促进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争创一批省级及以上“两业融合”试点区域和试点企业。

如《方案》第1条规定,到2027年,芜湖市首位产业规模在全省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中占比过半,培育形成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3000亿级产业集群,新材料、智能家电2000亿级产业集群。到2030年,培育50家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骨干支撑企业,10家营业收入超千亿元的企业集团。另外,《方案》提出通过推动技改、鼓励企业参与技术攻关、发展引进“链主”、龙头企业等措施打造高质量全链条产业发展模式。推进生产性服务业、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为促进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芜湖将加快推进数字经济产业园和芜湖顶图软件园建设,组建芜湖市软件产业联盟,着力引进一批软件和信息技术行业龙头企业。积极创建省级工业软件创新应用试点示范城市。加强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建设,组织企业开展信息消费创新产品和信息消费体验中心申报工作。

通过完善配套保障政策,实现大规模算力部署与土地、水、电等资源的协调可持续,引导超大型和大型数据中心在起步区布局建设。芜湖将加快华为云、中国电信等数据中心项目落地实施,争取“华为芜湖云安全能力建设示范项目”纳入国家第二批“东数西算”示范工程项目,稳步推进芜湖数据中心集群建设。

以“产业+科创”为抓手 加快打造“创业芜优”之城

在提升创新层级方面,《方案》围绕全国创新创业引领发展新高地建设,以“产业+科创”为抓手,强化与G60科创走廊沿线城市和长三角城市的创新合作,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建设产业创新中心。鼓励在芜高校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加快推进十大创新园建设,围绕十大新兴产业布局产业研究院和科技成果中试基地。支持骨干企业加强重大平台与研发机构建设。

为全面提升人才层级,《方案》明确提出,围绕区域人才中心建设,坚持科技、教育、人才一体谋划、一体发展,将聚人才增人口作为推动发展的关键因素,打造人才荟萃之地、价值实现之地。以国际视野延揽高层次领军人才、高端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大力培养本土高端人才和青年人才。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导入机制,放大“紫云英计划”品牌效应,优化人才驿站功能。开展产教融合协同育才计划,培养跨学科、实战型人才,加快打造“创业芜优”之城,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每年新增常住人口6万人以上。力争2035年城市总人口突破500万。

做强现代大物流 争创国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

为全面提升融通层级,《方案》围绕联通长三角和中部地区开放枢纽建设,推动“交通大枢纽、信息大动脉、开放大平台”提档升级、融通赋能,全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战略链接和中心节点。构建多式联运物流体系,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和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争创国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加快芜湖数据中心集群建设,建成全国信息高速公路枢纽、一级节点和中心城市。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积极参与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等重大平台建设。到2027年,将芜湖港建成长三角城市群核心枢纽港,实现进出口总额220亿美元。

《方案》第11、12、13条指出,提升市域内部和对外交通能级,争取重点交通项目纳入上位规划,加快推进机场建设,全面打造市域主副中心半小时通行圈;完善物流枢纽体系,发展冷链、煤炭基地、集散中心、航空快递等专业物流。

全面提升服务层级 加快建设三大中心

围绕长江经济带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和长三角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现代化大城市建设,高品质、高水平推进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持续扩大优质资源供给,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区域文化旅游和消费中心、区域医疗康养中心,全面提升城市服务辐射能力,创响芜湖服务品牌。积极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等一批试点示范。到2027年,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显著提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力争达到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000亿元。

芜湖市将通过扎实推进智慧芜湖教育工程,放大“紫云英人才计划”品牌效应,努力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快建设教育高质量先行示范区。通过推动江北新区高质量发展,湾沚空港片区、高铁片区、开发区产城等片区产城一体化建设,推动南陵县、无为市试点创建等措施,带动城镇新增就业人口和常住人口,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此外,为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芜湖将学习先发地区做法和经验,争取该市与长三角城市的一体化合作,通过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芜湖片区高标准建设、G60科创走廊区域创新合作、芜湖国际邮件互换局设立等举措,构建对外开放合作新格局。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常诚 刘晓然)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