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树,就是一本书、一段历史。300多年前,一棵并不起眼的黄连木被种植在肥西县山南镇,好不容易熬过战火纷飞的年代,却差点被砍掉当做炼钢的柴火,还曾遭遇了雷击……近日,这棵310岁高龄的黄连木古树在合肥市林业部门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重新焕发生机。
“黄牛头”是村民的“心头肉”
提起这棵310岁高龄的黄连木古树,肥西县山南镇陡岗社区的居民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株黄连木古树,对于社区里的人来说,不仅是童年记忆,更是祖祖辈辈们的感情寄托,走到哪里都忘不了家乡的老黄连木。”
据山南镇陡岗社区党委书记周旭介绍,当居民们看到这棵古树被保护、被修复后,甚至自发地敲锣打鼓表示庆祝。
在陡岗社区卫大庄老百姓眼中,这棵黄连木古树就是“心头肉”,并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黄牛头”。相传很早之前,卫家人祖上出过一个大官,衣锦还乡之时,便在村里修建了大宅子、圩堡,后来村子也因此叫做卫大庄,据传这棵“黄牛头”可能就是当时种下的。
“虽然传说无法考证,但因为古树年代久远,它在村民的眼中就是一种信仰。早先逢年过节,都会有村民在古树上挂红绳祈福,还有摆贡品敬香的。”据陡岗社区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还未重视名木古树的时候,黄连木古树附近的卫家人就自发守护着这棵黄连木,修剪枯枝、驱虫,把裸露在外的根系重新覆土……
传奇黄连木被列为“二级古树”
由于陡岗社区早先地处偏远,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那些战火纷飞几乎没对“黄牛头”造成影响。不过,大炼钢铁时,“黄牛头”却差点被砍掉当做炼钢燃料了。幸好卫家人执意阻拦,最终“黄牛头”逃过一劫。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有几个上海客商相中了“黄牛头”,并开出了12万元的高价欲买下这棵树。卫家人再次出手,两个字“不卖”!据悉,事后还有一些不死心的人想买树,但都被卫家人拒绝了。
虽然村民们对“黄牛头”关怀备至,但它还是出了意外——某年的一个大风天,“黄牛头”突然被雷击,其南侧的一段枝杈被折断。随着时间的推移,“黄牛头”的树干逐渐出现了一个空洞,并在雨水的浸泡下渐渐开始朽烂。卫家人再次行动起来,通过网上发帖的方式求助。最终引起肥西县林园部门的关注,把“黄牛头”列入古树名木目录——二级古树进行专门的养护。
设置“复壮井”助古木重获生机
今年初,当地老百姓发现“黄牛头”出现树叶枯萎、枝干断裂等情况,立即向林园部门反映。合肥市绿委办迅速邀请安徽古树名木保护专家束庆龙教授、胡一民教授前往“诊断”,并从修剪、防腐、施肥、土壤改良、环境整治等方面提出修复保护意见。
“简单地说,就是这棵黄连木‘喘不过气了’。”据陡岗社区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老百姓为了保护“黄牛头”,专门给它设置了八角形的树池,结果却影响了它正常的透气透水。为此,林业部门技术人员将原先的树池清除,重新设置了水槽和美观又通透的护栏,并将周边的杂树清除,给“黄牛头”更好生长环境。
随后,技术人员又对“黄牛头”进行了清腐,去除枯枝败叶和树干上的腐朽部位,同时进行防腐处理。为了让“黄牛头”更快地恢复健康,技术人员还设置了通氧管和复壮井。“通氧管可以帮助古树的根系提升通风通氧能力,复壮井可以为古树储存尽可能多的水分(特别是雨季的时候),同时地面上留存的井口可以方便养护人员向井内注入营养液等,通过古树根系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来使古树恢复生机。”
肥西古树名木“家谱”仍在扩大
除了“黄牛头”,林园部门近期还对位于紫蓬山西庐寺的二级古树银杏、紫蓬镇农兴中学周老圩内的“安徽省名木广玉兰”等进行了修复。据肥西县林园部门的相关负责人透露,自2020年以来,该县已先后4次组织对亟需修复的古树名木进行保护复壮工作,累计保护复壮古树40余株,分别采取修枝、防腐、病虫害防治、树洞修补仿真、钢架支撑等处理措施。“截至目前,这些经保护复壮之后的古树名木生长状况良好。”
根据2020年肥西县古树名木普查最新结果显示,该县现有古树名木1926株,其中名木4株,二级古树8株(300年-499年),三级古树69株(100年-299年),紫蓬山古树群1845株(平均树龄150年),分布于该县铭传乡、官亭镇山南镇等12个乡镇(园区),在册古树名木在合肥市占比达74%。为了让这些古树名木得到更好的保护,肥西县对所有古树名木均制定了“一树一档”和“一树一策”,详细记录了每株古树名木的树种、树龄、胸径、冠幅、生长势、生长环境等情况,同时出台《肥西县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和针对“认建、认养、认管”古树名木的管理机制——鼓励该县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个人积极踊跃参与认建、认养、认管古树名木的活动。
另外,肥西林园部门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采取“互联网+专业技术人员+第三方服务”的模式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平均每个季度就能对古树名木巡检一次。”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肥西县还要求各乡镇(园区)在开展农村土地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征地拆迁、城镇建设、乡村振兴等建设项目前期,先进行预审排查,对于辖区范围内因拆迁等工作发现的古树大树,由乡镇(园区)先行调查登记,建立台账,同时上报林园部门组织调查鉴定。凡是经该县林园部门现场勘验,核查确定树龄在80年以上或者胸径达到30厘米以上、确实有保留价值且可保留的大树,均列为古树后备资源,比照三级古树标准予以保护。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姜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