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火车站内打个网约车太狼狈 记者体验上客区混乱拥堵、闷热难当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陈卫华 分享到 2023-07-18 22:28:05

近日,有旅客致电安徽商报新闻热线0551-65179666反映,合肥火车站地下车库网约车上客区存在管理混乱、交通拥堵、没有通风措施等方面的问题,在实际的网约车叫车服务中,长时间的等待让旅客倍感闷热,心情烦躁,服务体验差。随着高温天气来临和暑假人流量增大,合肥火车站地下停车场的网约车上客区情况变得更为不容乐观。

管理混乱、交通拥堵:旅客出行不便

7月13日下午,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来到合肥火车站地下停车场网约车上客区时发现,网约车上客区共设置有四个通道供网约车进行车辆停放,每个通道划有两个停车位,在通道侧方,另设有四个停车位,共计十二个停车位。由于停车位较少,不少司机将车辆停放在未划定停车线的空地和出口通道上。而相隔不足20米就是地下车库出口。尽管上车点离出口处很近,但堵车现象依旧明显。

由于场地较小,地下网约车停靠点也没有为旅客提供专门标注的等候区域,许多网约车司机只能将车辆停放在出口通道处,旅客将行李箱等搬到车辆后备箱上。此时道路变得更为拥堵,许多直接开进出口通道的车辆“被迫”停在了出口通道上,而停靠在上客区的车辆也不能及时开出。

记者在现场留意到,网约车上客区的四个通道仅共用一个出口,然而出口处不够宽敞,车辆一多便显得格外拥挤。在网约车上客区所在车库的对面是私家车停放车库,两个方向的来车经常在出口处交汇,拥堵加剧。安保人员只能扯着嗓子边喊边指挥,缓解交通拥堵情况。

通风不畅、嘈杂闷热:影响旅客心情

“我在这里已经等了半个小时,司机到现在还没来,等车都要等中暑了。”小刘是一名大三学生,从南京来的他准备在合肥实习,刚下火车,便在地面联系了网约车,明明车辆离自己的位置仅有100米,到达地下车库后却许久不见车影。在记者的陪同下,小刘又等待了近十分钟。“体验真的是特别不好,这里环境又不通气,让人头晕。”小刘只能无奈取消订单,重新叫了一辆网约车。

与小刘经历相似的旅客还有很多,在网约车上客区通道旁,不少旅客拖着厚重的行李,身上满是汗味,显得十分狼狈。

记者随机询问了正在候车的夏女士。夏女士表示,已经和司机表明自己在出口的具体位置,却不见网约车身影;一位旅客则抱怨司机早就在打车软件上点击了“到达”,但自己却还在苦苦等候;更有旅客直言“乱七八糟”、“充斥着一股怪味”。

记者发现,网约车上客区空间狭小、环境封闭,没有为旅客提供降温设备。据现场保安、保洁反映,虽安装了通风设备,但物业一直没有开过。下午四五点人流量、车流量均处在高峰期,由于通风条件差,热量无法散发出去,不少旅客纷纷抱怨体感温度很高,在等车过程中经常会汗流浃背。

就在记者继续观察时,一位男士因手机进入地下停车场后就显示无信号,向记者借手机打给网约车司机询问到达情况,他在同程打车平台已经下单了15分钟,但始终未见车辆到来,甚至向记者抱怨“信号不好,内部环境嘈杂闷热”。在停车场长期工作的两位保洁人员也表示,堵车和环境闷热已是常态。

经记者根据温度测量软件粗略测出,上客区的体感温度达到35℃-38℃,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也感受到了闷热不适的情况,而旁边的私家车车库停放点通风散热的情况则相对更好。

司机无奈,安保忙碌:车库亟需改进

记者在与网约车司机交谈中了解到,合肥火车站网约车上客区环境较为一般,每逢节假日客流量暴增时,地下车库车辆拥堵情况更严重,因此他不会选择接火车站地下停车场网约车上客区的单,“合肥火车站的基础设施比较旧,建设年份早,要对地下的网约车上客区进行改进估计比较难。”

7月15日下午,记者再次来到火车站地下车库,并对正在指挥交通的工作人员进行采访。该名工作人员表示,从下午三点到晚上十一点,他每天需要在这工作八个小时,而一天当中车流量最多的时间段是四点到五点,星期五会更多。“主要还是网约车的停放问题,有时候来了车停放不规范,有的在通道等人半天不走,在车库下面来回穿行,扰乱了秩序。”

随后记者前往合肥市火车站地区综合管理办公室了解情况。因为周六的缘故,且保安表示已过下班时间,记者只能作罢。随后记者又前往火车站附近的合肥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中队瑶海大队火车站中队了解情况,但没有工作人员在此值班。

7月17日下午,记者拨打了合肥市火车站地区综合管理办公室的电话表达采访意图。接电话的工作人员表示;“需要单位领导批准才允许接受采访。”

(安徽商报融媒体见习记者 戴贤超 实习生 石奕舟 沈宇茜 高嵩)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