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上午8点30分,合肥市巢湖市(县级市)槐林镇惠峰村党员活动中心,二十余名小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参加惠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五彩假日”暑假托管班的开班仪式。这也是今年合肥市“五彩假日”托管班(暑假)文明实践活动之一。
第二年参加惠峰村暑托班志愿老师的王精灵,穿着红色的爱心马甲,站在孩子们身后。一小时后,她就将正式投入到暑托班的工作中,在假期义务为本村孩子提供公益看护、课业辅导、兴趣培养、文化教育、课外实践等服务。
本期皖曰,我们邀请巢湖市槐林镇惠峰村的一位大学生志愿者王精灵讲一讲她的经历。在村里长大的王精灵大学暑假期间,回村服务乡里,当起了孩子们“暑托班”班主任。
我想为村里孩子做点事
安徽商报:怎么想起假期回去当“村暑托”老师?
王精灵:去年夏天,老家的张书记(合肥市重点局驻惠峰村第八批驻村工作队队长、惠峰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张勇)找我说,咱们惠峰村水塘多,对孩子来说有安全隐患;而且村里孩子暑假在家整天玩手机、看电视,村里想办一个托管班,帮家长看看孩子,解决一下“后顾之忧”。
没想到的是,最后他竟然问我要不要报名去当“村暑托班”的班主任。我自己还在上大一(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的电子商务专业),我能当什么班主任?
后来,张书记就动员我,说这是一个锻炼自己的好机会。但我还是犹豫。大家都一个村子的,“抬头不见低头见”。我担心的是,要是我做不好,小孩回家会不会向家长告状。
最后,我还是参加报名了。主要还是因为村里之前帮了我家很多忙,我也想帮村里做点事情。
去年整个暑假,我就干起了暑托班“班主任”。每周一到周五,七点起床,八点在村委会等孩子们到来,傍晚六点孩子都回家我们才回家。这种作息一直持续到8月20号,几乎是整个暑假。
干这个“村暑托班”还是挺辛苦的。
班主任的责任挺重。第一个你得保证安全;第二个你要辅导孩子作业、教孩子们画画、练字,还要制定每周课程计划,平时还要管理学生,与家长沟通交流,搞一些课外实践。
安徽商报:你乐在其中吗?
王精灵:我中间都累的不想干了。
但是,在去年暑托班结束的时候,我当时准备回学校了,就在最后一节课后向孩子们告别。孩子们很失落,还跑过来问我明年还会不会继续来带他们。那个感觉,让我难以忘怀。
这让我重新燃起当老师的想法了。因为,我小时候的梦想就是当一名老师。
我的小学语文老师对我影响很大,记得有一次上自习课,老师特意把我叫到外面,问我穿这么少冷不冷?可能是得知我家庭条件不是特别好,她会经常让我去她家吃饭,给我一些她女儿比较新的衣服。
暑托班告别那些孩子的那个瞬间,让我想起了我的语文老师。
从小父亲教育我要学会感恩
安徽商报:你的童年是什么样?
王精灵:除了语文老师,我还想起了小时候好多事情。
我家是标准的三口之家,小时候家里条件不是特别好,印象中家里的房子和别人家的不一样,是那种土房子,一到下雨天就要修屋顶,父亲腿也不方便,只能找别人帮忙。直到初二那年,有政策扶持,父亲再找别人借了一些钱才盖了现在的新房。
小时候其他同学经常可以吃到肉,我就很少吃。后来条件慢慢改善一点了,就会买一点肉吃,那个时候家里没有冰箱,肉不能久放,不然会坏掉,就找村里有冰箱的人存放。家里也没有空调,小时候遇到特别热的天气,父亲会把我送到别人家里过夜。
后面慢慢的冰箱,空调都有了,冰箱是父亲的朋友送的,有一次父亲摔伤需要养伤,天气太热担心伤口发炎,就和亲戚借钱买了空调放在父亲的房间里。
我还记得刚刚上小学时,每天早上会有一辆面包车来接我们附近几个村子的学生去学校,因为面包车司机还有其他生意,所以我们去学校去得特别早,天没亮五点多就要起床。
三年级后我就自己骑自行车去学校,半个小时左右能到,同学大多是爷爷奶奶用电动三轮车接送,当时我家没有电动车,有时自行车坏了我就自己走回家,花费时间会再长一些。
放学到家后,如果父母在田里我会提前把饭做好再开始写作业,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只能放那放着。作业写完会跟村子里的其他孩子一起,他们基本上是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多数父母在外打工。
小学放暑假,我会在水塘附近抓鱼,有时会自己拿个小桶去捡河蚌,有一次整个人掉进水塘里,还是路过的哥哥把我救了上来,为此也挨了不少打。
当时家里地里种了一片棉花,我就陪着父亲摘棉花,父亲摘上面的,我个子矮,摘下面的。
从小到大,很多人都给予了我家很多帮助,父亲时常教育我,要懂得感恩,小时候父亲带我去配眼镜,店主看到我父亲腿不方便,得知我家条件不是特别好,只要了很少的钱,父亲就会送一些鸡蛋之类的表示自己的一份心意。
所以我从小就知道,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帮助别人。
他们变得与城里孩子一样自信
安徽商报:“暑托班”对乡村孩子意味着什么?
王精灵:张书记后来跟我说,暑托班不仅仅只是替家长看护孩子的地方,而是通过这些努力让村子越来越好。
因此,今年我又报名担任“村暑期班”老师了。不仅如此,我们学校举行了“暑假三下乡”活动,我就联系学校,希望今年学校可以来到我的家乡惠峰村做志愿活动,“大学生老师”可以辅导孩子们的学习,带领孩子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孩子阅读习惯。
我认为,村里的孩子一定要多和外界接触,走出村子去。
我的高中是在巢湖市里读的书,在此之前很少有机会可以出村,与我年龄相仿的玩伴,大多数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只有过年才能回到家里待上几天,有的玩伴会被带到父母打工的地方待上几天。
我第一次出去参观是在高中,学校组织了全体学生去安徽博物馆。这个事我到现在还记得。
村里的孩子们能在小时候就出去看看挺好的。去年我们就带孩子们去了安徽创新馆和安徽美术馆,孩子们玩的很开心。我也很开心。
今年,暑托班报名了28个孩子,除了我们学院外,还有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到了暑托班志愿者老师的队伍中来。张书记还跟我讲:教育是很重要的一环,这是需要一代一代的人来努力的事情,我们要把“村暑托”班办成一个品牌,以后不管谁来村子,都可以将对孩子的关爱延续下来。
我觉得这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
安徽商报:你觉得村子里的孩子有什么特质?
王精灵:可能是成长环境不同吧,我接触的村里的孩子显得更内向,城里的孩子感觉更自信一些。
我在村子上学的时候有两个好朋友,我们之前性格都比较内向,之前,她们的父亲都在外面打工。小时候,我们在不熟悉的环境是不太愿意说话的,需要很长时间才可以对别人敞露心扉。
当我来到合肥上大学后,可以感觉到这边的同学自信很多,也很大方。记得大一刚开学的时候,辅导员组织竞选班长,我的室友参选时说话特别自信,声音清楚洪亮,会主动介绍起自己的初中、高中经历。
我当时就觉得,这个人好厉害,生活也好精彩。
轮到我发言的时候,感觉我有点脸红,当时声音也在抖,最后她竞选上了班长。在日常相处中,我发现她还有很多的优点,这些是我之前不具备的。
有时候会羡慕同学去过很多地方,平时聊天说到自己去过哪些地方,同学们去过云南,西藏,还去北京看过天安门。要知道可是我高中才去过合肥的呢。
其实我也在慢慢成长,可能是大家都特别优秀也带动了我,我现在和别人沟通也不会紧张了,还参加了院里的演讲比赛,现在我还在学校的易班发展中心担任副站长呢。
我们也在关注孩子们自信心的培养。暑托班每周四会开展分享课,让孩子们上台发言,聊聊最近收获了什么。开始的时候孩子们不太敢上台,上台后会低着头,声音特别小,有几个孩子都六年级了,表现也很害羞。
暑托班还有几个在市里上学的孩子,他们回来过暑假,他们发言的时候能感觉到他们性格更开朗,表现力也更强一些。
村子的孩子也是不断进步的。去年的一个孩子今年也来了暑托班,我还记得她去年只和她弟弟说话,平时就在位置上看书,让她上台发言,声音跟蚊子一样,只说了两句话就匆匆下台了。今年,感觉她外向了很多,发言的时候很自信,也能和其他孩子打成一片。
看到她的改变,我感觉特别惊喜,这可能就是暑托班的意义吧。(安徽商报融媒体见习记者 徐宏博 记者 常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