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肿胀,吃完犯恶心,体检发现11公分巨大血管瘤。近日,一例单孔腹腔镜肝切除手术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顺利完成,成功为一名肝脏血管瘤患者切除了11厘米大的肝左叶海绵状血管瘤,据悉,该例手术在我省尚未见报道。
女子体检发现11公分巨大血管瘤
患者陈女士今年55岁,2个多月前感到腹部明显不适,出现腹部胀痛、消化不良等症状,在体检时发现肝左外叶巨大占位,考虑为肝血管瘤。“当时经常感觉到没有食欲,吃完就特别胀,一点都不消化,有的时候还会犯恶心。”陈女士说道。
为寻求治疗,陈女士来到安医大二附院肝胆胰外科就诊。
经检查,医生发现其体内的肿瘤已有11公分之大。由于患者要求微创手术治疗,在综合考虑多方因素的前提下,治疗组认为陈女士适合做单孔腹腔镜技术切除肿瘤。
微小切口手术填补省内技术空白
在认真分析研判病情,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由该院肝胆胰外科侯辉主刀为陈女士实施了经脐单孔腹腔镜肝切除术,手术全程历时约1小时,出血量仅有10ml。“整个手术过程非常顺利,仅通过脐部一个3cm左右的切口,利用特殊的单孔器械完成的。”侯辉告诉记者。术后3天,患者顺利出院。
目前,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为常用手术方式,而肝脏由于血供丰富,解剖复杂,限制了单孔腹腔镜的应用。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及器械的改进,单孔技术逐渐开始应用于复杂的手术。该例单孔腹腔镜肝切除手术的成功实施,填补了省内这项技术的空白。
据了解,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相比,单孔腹腔镜技术可以通过小切口进行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取标本快速及安全等优点,践行了外科手术趋近创伤最小化和康复最快化的理念。
女性为肝脏血管瘤易发群体
侯辉告诉记者,肝脏血管瘤是常见的肝良性肿瘤病变,发病率约为0.4%~20%,女性为易发人群。绝大数患者瘤体较小,没有症状,也不需要特殊治疗。极少部分患者会出现右上腹腹胀、腹痛,压迫胃肠道可导致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非特异性症状,严重的并发症会出现自身凝血机制异常等,如出现上述症状,需及时就医治疗。
侯辉强调,大多数肝血管瘤生长缓慢,甚至停滞生长,肝血管瘤发生自发破裂的风险非常罕见。因此确诊后,只需要定期复查、随诊即可。临床上小的肝血管瘤则需要和肝恶性肿瘤区别,对中年男性合并有乙肝病史,不要轻易诊断为肝血管瘤,这类患者的肝肿瘤有时候需要积极的手术切除才能确诊,防止漏诊。对巨大肝血管瘤且合并有症状者,手术切除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沈笑 彭尔康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汪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