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美文】山南行记·抵达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雪子 分享到 2023-07-24 10:41:36

去拉萨的飞机在泸州经停。下去一拨人,又陆陆续续上来一些人。暑假,很多父母带着孩子,我的左手和右手边都坐着小小的孩童,淘气,两三个小时的航程竟没一丝歇气。进入高原,群山似乎就在舷窗外,云在下面。小孩们纷纷把脸蛋贴到窗户上看。想起自己第一次来高原,也是这般惊异。

这些年,在西藏、在青海、在云南、在甘南,我曾多次抵达第三阶梯。感谢青藏高原,庇佑了我们北纬31度的湿润与生机。高原有种令人目眩的魔力。风景馈赠了双目,要以肉身的沉重为代价。但人们还是要来高原,前赴后继,高原不止有风景,还有某种需要守护的东西。我曾在许多地方旅行,但工作从来是另一种感受,它会穿透浮光掠影的表层,直抵深处。

取了行李,缓步出去。山南来接我们的人早到了。一位是已来了一年的援藏干部,年轻笔直。另一位好看的姑娘是本地人,细心地给我们带来了哈达。坐上吉普车就往山南去,下午五点,阳光宛如内地的正午。车窗四开,高原干爽的风扑面而来。飘棉扯絮般的云朵悬在湛蓝的天上,仿佛触手可及。一路沿着雅江前行,这一带有密密的水网,在地图上交织纵横。所有的古文明都在河边生息,西藏也不例外。一路上的路牌熟悉又陌生,看到了桑耶,大名鼎鼎的桑耶寺就在这里了,宫殿,文成公主,公元七世纪。

但公元七世纪的路边绝没有那么多树。高原上的植物难以辨识,却总是细叶如针,在每个有雨的日子里努力吸饱水分,抽枝散叶。树是人种下的,接我们的人说,每到植树节时,都要来扎扎实实种一整天的树。不是所有的树都能活,活下来的那些就站在了六千五百万年的高原上,成为新的风景。路边偶有流沙泻下,吉普车飞驰,转而窗外又变成了群山。这是高原上再熟稔不过的景象了,夏季,有些山上还有些薄薄的植被,显出淡淡的绿色,有些山则寸草不生。云来了又去,影子出现又隐没。还有草场,牛羊洒落如星。短短百余公里内集齐了这么多风景,这份浓度令初到的我欣喜不已。

山南不远,一个多小时就到了。先去工作单位,这里下班晚,要到六点半,于是见过了新的领导与同事。再去驻地安顿,屋子是打扫好的,一色日常用品要去买过。好在对面就有超市,倒也色色齐备。担心高反,不敢用力过猛,胡乱买了一些就去食堂吃饭。前辈们笑言,第一顿饭莫要吃饱,七分饱即可,免得耗氧。于是依言没有吃饱。

回房,铺好床,箱子也不及收拾就倒在床上。这日自清晨出门,辗转一日,的确有些倦了。呼吸有些迟滞,心跳也有些快,轻轻一动,心率总是一百往上。房间有制氧机,深吸几口,就去洗澡高卧。这是山南最好的季节,不冷不热,晚上九点,天空是深深的黛蓝色,云朵如丝般绕在远处的山上。山低云矮,可摘星月。我开着门、开着窗,风阵阵吹进来,令人神思恍惚。现代文明破解了时间与空间的魔法,短短数小时,一个人可以轻易抵达如此遥远的异乡……昔年,文成公主自长安出发,山杳水迢,经青海,抵逻些;公主们以一己之力为王朝戍边,换来边境的和平与繁荣,让无数唐朝远征军们免于埋骨他乡的命运……

思绪扯远了。是带了书的,但头脑昏昏,无心看。第二天是周末,打算去谒文成公主修行过的昌珠寺。这一晚反反复复自梦中醒来,大约是缺氧,好在其他担心的一切都没有发生。(杨菁菁)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