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票务问题激增 长三角今年上半年消费维权舆情6大热点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雪子 分享到 2023-07-24 17:23:59

7月24日,长三角消保委联盟发布2023年上半年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1-5月,沪苏浙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7707.66亿元、18906.5亿元和12541亿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7.5%、11.4%和10.2%;安徽消费市场延续恢复态势,1-5月,全省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5.7%,比1-4月提高0.3个百分点。

从长三角各省(市)消保委受理消费诉求情况来看,2023年上半年,上海市各级消保委共受理消费者投诉231029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约2.32亿元;江苏省消保委系统共受理投诉维权诉求126928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约1.09亿元;浙江省消保委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38551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355万元;安徽省各级消保委共受理消费者投诉11621件,解决率达95.51%,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867.08万元。

消费“燃点”多重爆发和消费需求迭代升级背后,消费领域存在的一些短板、槽点也不容忽视。

演出票务问题激增 酒店住宿深陷信用危机

今年上半年,演出市场火爆,长三角地区有关演出票务的维权舆情信息共计1,404,021条,传播速度约7757条/天;有关酒店住宿的维权舆情信息共计478,429条,传播速度约2643条/天。

演出票务维权问题主要集中在“售罄”“无票”“炒票”等关键词突出,部分演出抢票难、价格变动频繁,同时,黄牛等“天价”门票屡见不鲜、过度溢价,例如张信哲演唱会票务公司被指涉嫌误导收费;开盲盒式选座、退票困难以及被强制退票等情况时有发生,例如网友发文猫眼购买演唱会门票不能退;观演场所环境设施差、视野受阻、演出内容审核不严以及违规演出、操作不规范引发安全事故等,例如网友热议梁静茹演唱会花千元看柱子、安徽宿州女杂技演员坠亡等话题。

酒店住宿问题舆论焦点集中在节假日高峰期酒店民宿单方面取消订单、毁约涨价问题突出,例如提前三个月订五一酒店遭毁约、民宿以装修为由取消预订再涨价另售;网购酒店民宿虚假宣传如假房源乱象,例如有网友反映页面显示房源地址与实际地址相差十几公里;酒店民宿降低服务标准,优惠抵扣券无法使用;网传游客花3000元在西塘景区订住宿外出一趟再进被要求补98元门票等。

餐饮消费存乱象 景区频遇“糟心事”

餐饮消费始终是舆情焦点之一。监测期内,长三角地区有关餐饮消费的维权舆情信息共计248,816条,传播速度1374.6条/天。此外,随着旅游业持续复苏,消费者积攒已久的出游需求集中释放。今年上半年,长三角地区有关景区消费的维权舆情信息共计231,560条,传播速度1279.3条/天,在节假日前后呈集中趋势。

餐饮消费问题主要为“价格刺客”遭吐槽,外卖起送价和包装费高,同一商品异地价格差异大,例如山姆超市被指价格“双标”,同款蛋糕杭州卖165上海卖95引发热议;“缺斤短两”问题屡现,如张亮麻辣烫、凑凑火锅食材称重不够被曝光或处罚,小龙虾缺斤少两99元5斤小龙虾外卖净重仅2.9斤、大润发五花肉“贴片”以次充好都引起消费者关注;预制菜话题度高、引发消费者质疑,例如六千的喜宴7成是预制菜或只要一千多;食品安全问题如咖啡喝出虫子、竹筒奶茶被曝霉斑等引发舆论广泛担忧。

景区消费问题主要为景区门票问题突出,预订、退订难,网购低价团购票难以兑现,存在“票中票”套路消费者,第三方平台购票无保障等问题,出现了如温州一景区被指票价区别对待本地人和外地游客、芜湖方特退票难、西湖遭遇“划船刺客”等舆情;景区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存在部分景区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不佳,游玩项目缩水,商贩不按标价售卖商品或未明码标价等现象,如迪士尼烟花秀缩水等引发热议;景区卫生环境不达标,停车场管理混乱、应急管理措施不到位等,例如黄山游客春节、五一都出现滞留现象,五一期间游客厕所过夜引发舆论关注;景区安全管理职责未落实到位,部分危险项目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如浙江千岛湖香蕉船翻船事故等须引起重视。

新能源车短板待补齐 共享消费引争议

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浪潮推动下,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迅速。监测期内,长三角地区有关新能源汽车消费的维权舆情信息共计178,865条,传播速度988.2条/天;共享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遭遇“瓶颈期”。今年上半年,长三角地区有关共享消费的维权舆情信息共计65,285条,传播速度约360条/天。

新能源车相关舆情信息反映的问题主要有新能源车降价引争议,例如特斯拉降价遭遇不少车主维权;质量问题仍是关注焦点,如电池故障、传感器失效、刹车失灵等,例如理想汽车中控显示有“人”追车、蔚来试驾车致死伤等话题引关注;订车容易提车难,定金不退、提车时间长等纠纷时有发生;销售服务方面存在虚假宣传,诱导签约、售后服务不完善。

共享消费舆论主要集中在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刮起涨价风潮,例如充1个半小时收费8元、共享单车1小时6.5元等话题频频登上微博热搜;共享充电宝体验感差,如机子已归还仍扣费、充电时长短、客服电话难接通等;共享电单车突然没电存在安全等问题。

建议:对多次“踩红线”“打擦边球”商家加大处罚力度

 结合上半年旅游、餐饮、新能源汽车等消费领域出现的舆情热点、消费难点和新问题,长三角消保委联盟建议,作为商家,要严守诚信原则,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认真落实明码标价相关规定,做到标价真实准确、清晰醒目,少点套路、多些真诚,不得以任何途径、方式随意加价,提供与价格相匹配的商品和服务。

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各方协作,监管部门应当积极探索联动模式,督促商家、平台履行主体责任,特别是对于多次“踩红线”、“打擦边球”的商家,加大对违法行为处罚力度,维护市场有序发展。

商家应提高服务“性价比”,在产品营销、售后服务等环节,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找到企业利益与消费者利益的“平衡点”,提升消费信心,给消费者带来好的消费体验。同时,增强消费能力,拓宽消费渠道,找准商家服务及消费者科学消费的阈值,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加强消费知识的普及和宣传,特别是对于新兴领域的认知和理解,减少消费者不合理的维权诉求,如此,才能更好地推动行业的有序、可持续发展,才能让消费更加舒心、安心、放心。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刘晓然)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