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8月在安徽考察时强调,要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这几年,企业加大了研发力度,竞争力不断增强。”8月1日,“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安徽柳丰种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超告诉记者。
当日一大早,位于濉溪县百善镇道口村的柳丰种业就热闹起来。公司大院内,一辆辆来自全国各地的车辆有序停放,等着运输种子;车间内,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颗颗金黄色种子从种子加工流水线上进入包装袋。
“今年小麦种子的芽率、纯度、净度都不错,总销量将超过两千万斤!现在每天能产出种子20多万斤。”刘超说,车间从7月中旬以来便开始忙碌起来,接下来还得忙下去。
在农作物新品种研发上,柳丰种业努力构建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企业。该公司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都建立了合作关系。刘超告诉记者,公司目前共育成新品种(系)36个,其中柳麦618、柳麦716、柳麦521、柳麦2020和柳紫黑麦1号5个品种通过安徽省审定。
“今年我流转了土地1000亩左右,种植的是‘柳麦618’,比传统的粮食种植一亩地要多收300元。”濉溪县铁佛镇有名的良种繁育户王矿立说。
柳丰种业以“合作社+种粮大户+农户”模式发展良种繁育,带动了包括王矿立在内的50多位种植大户踏上了致富之路。
柳丰种业良繁田里,一棵棵大豆已经开花。豆田上空,几架无人机正在空中盘旋,喷洒农药。
“今年雨水充沛,大豆长势旺盛。”正在操作无人机的村民王爱忠说,无人机打药“几分钟就能搞定一亩地,效率高,效果好”。
柳丰种业所在的濉溪县百善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现有规模工业企业14家,其中农副产品加工业9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
位于百善镇张庄村的安徽永民种业公司大豆新品种试验田内,绿油油的大豆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绿色的地毯。
眼前的试验田里播种了18个大豆新品种,试验种植面积350亩。地里的豆株长势喜人,微风吹过,“豆浪”翻腾,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十分壮观。
“我们年生产加工良种达到5100万公斤以上。”永民种业农艺师陈令志说,公司不仅设有濉溪县永民种业农作物研究所、首席专家工作室等,还购置了先进的自动化种子加工生产线两条,全自动定量包装设备4套,种子色选机1台,并配套有先进齐全的种子科研仪器设备。
“在永民种业的全程跟踪技术指导下,今年我种植了1200亩‘永民4号’‘永民9号’大豆。”铁佛镇黄占文蔬菜种植家庭农场黄占文说。
据介绍,永民种业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培育了国审小麦永民麦1号、永民1718,国审大豆永民豆9号、永民豆777、郑1311等品种,现已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种子是粮食的芯片。濉溪县耕地207.6万亩,年粮食种植面积330万亩以上。濉溪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该县精心培育“濉溪良种”“濉溪粮食”两大品牌,永民、柳丰等种业品牌闻名遐迩,入选第二批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小麦)和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获国家制种大县资金奖励,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