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迷”捐出200多本图书 8月6日“爱心一日捐”收到图书7600余册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雪子 分享到 2023-08-07 14:58:37

高温天挡不住爱心如潮。8月6日,由安徽省图书馆、安徽商报联合举办的“爱心一日捐”大型公益活动在安徽省图书馆举行,众多热心市民冒着高温赶来,现场捐书,奉献爱心。一天时间里,“爱心一日捐”收到图书7600余册,文具800多件,现金1000多元。

■爱心满满

“小书迷”捐出200多本图书

顶着烈日骄阳,不少热心读者一大早就赶到安徽省图书馆。上午10点左右,捐赠大厅里已经排起了长队。

排队的人群中,不少是熟悉的“老朋友”。“气球姐姐”彭霞是一位身高只有1.1米的“袖珍妈妈”。多年来,她靠着走街串巷卖气球,资助了几十位贫困学生。彭霞也是“爱心一日捐”的老朋友,几乎每一次现场捐赠都来参加。这次她精心准备了13册图书和29件文具,专程送来。“这些都是用卖气球的钱买的,一点心意,希望孩子们喜欢。”彭霞告诉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一直在关注“爱心快乐图书室”捐建的新闻,看到受捐学校孩子们捧着书开心的样子,自己也感到很高兴。

合工大附小二年级的单亦馨、单亦可捐出了自己喜爱的课外书。“每一只蚂蚁的力量可能很弱小,但蚂蚁们一起努力,就会让社会变得更美好。”

南国花园小学三(2)班的杭宇辰拖着两个大箱子和爸爸一起来参加捐赠。除了精心挑选的169本图书,还捐赠了一个新书包。“希望乡村学校的孩子们喜欢我的书,希望有困难的小朋友新学期能够背上新书包。”

来自合肥市万慈小学的冯琬晶同学捐出了252本课外书,她也是当天活动中捐赠图书数量最多的个人。

集体的力量

学校、单位组团奉献爱心

2011年3月起,安徽省图书馆与安徽商报社共同发起了“爱心一日捐”大型公益活动。12年来,众多学校、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当天的现场捐赠中,多所学校、单位组织学生、员工集体参与,奉献爱心。

当天下午,合肥市习友路小学2021级壤培(13)班的同学们带着精心挑选的200多册图书和20多件文具,有序排队捐赠。王乐心带来了自己喜欢的《水浒传》《西游记》,刘梓颜带来了刚刚看完的《木偶记》,祁思齐挑选了古代智慧丛书和宇宙探索类图书,漆红琪和妈妈一起为乡村学校的小伙伴们挑选了47本课外书,满满一大包……章莫羡同学告诉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这些书我们都很喜欢,想分享给乡村学校的小伙伴,希望他们也能喜欢。”

合肥卫岗小学已经连续多年参与“爱心一日捐”活动,这次又组织同学们集体参与。卫岗小学图书馆老师鲍红霞表示,“爱心一日捐”活动在学校师生中间有很大的影响力,今年学校组织了近200名学生参与捐赠,捐赠图书1000余册,希望通过活动培养孩子们乐于奉献、关爱他人的品质,也从奉献中感受快乐。

东海橡塑(合肥)有限公司党支部一直关注“爱心一日捐”活动。得知今年的现场捐赠即将举行的消息后,党支部提前在公司发动,组织员工积极参与。当天下午,公司党支部颜女士等代表同事们送来了317本图书和小书包等爱心物资。“‘爱心一日捐’活动非常有意义,作为一家外资企业,我们希望未来能够长期参与,为困难群体提供更多的帮助。”

合肥市48中学、安徽省疾控中心卫生防病信息科党支部、蚂蚁力量儿童义工团等学校、单位、团体也来到现场,集体参与爱心捐赠。

给孩子们更好的

热心读者网购新书送到现场

“爱心一日捐”大型公益活动启动12年来,已在省内外偏远地区中小学、特教学校捐建“爱心快乐图书室”109个,数万名乡村孩子从中受益。

让好书围绕在孩子们身边,每一次“爱心快乐图书室”出发前,捐赠图书都经过精挑细选。为孩子们送去更好的书,近年来的捐赠活动中,热心读者们送来的图书品相也越来越好。8月6日的活动中,不少读者带着未开封的新书来现场捐赠。

韩宪澄女士带着10本新书来现场,以母亲孙玉巧的名义捐出。其中,一整套《少年中国地理》是刚刚网购收到的。“‘爱心一日捐’活动特别好,我也希望能让家人参与其中。”韩女士表示,每一次捐赠都会挑选最适合孩子们的图书,希望孩子们通过阅读真正有所收获。       

篮球、足球、羽毛球拍……范冰亚女士带着孩子专程去商店购买了一整箱全新的文体用品送来。“希望孩子们体育活动能用得上。”

读者们的爱心如潮,安徽省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也忙个不停。志愿者罗凌云是一名教师,今年是她第三次在“爱心一日捐”的现场担任志愿者。“一本书可以点亮一个孩子的生活。作为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我特别能体会孩子们对书的渴望。”罗凌云告诉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这么热的天,还有这么多读者赶来,她非常感动。“希望更多的乡村孩子能够通过大家的爱心,多读书,读好书,拥有美好的生活。”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刘媛媛 周梅 通讯员 张云鹏/文 杨雪娇/摄 实习生 方云)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