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年不少高校、职校甚至中小学,都将全息教室纳入了教学系统装备升级目录作为三维虚拟现实教学和智慧教育创新的试点。不过对于行业大多数教育机构或老师来说,全息教室仍然是一个新物种。全息教室的技术标准最早由中国公司云视图研提出,系统的核心在于通过立体光学技术将教学的多种要素等比例再复现在课堂中,满足老师或学生在教学现场的裸眼观看,而根据教学的实际要求,衍生出了本地端的全息互动教学和用于远程授课的超时空全息教学系统。目前国内有山东大学、海南师范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西亚斯学院、河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十多所高校引进了全息教学系统,据了解其中大多数都采用云视图研的技术方案或标准。
通常对于一项新的技术和教学应用来说,让使用者眼前一亮还仅仅是完成了产品化的第一步,对于技术的发起方而言更重要的是需要构建起一套从接口标准、使用规程、内容生产、数字存储、内容分享、内容增值等全链路体系,让机构或者个人用户能用、好用、喜欢用并对教学创新有所帮助。云视图研在体系的构建上,布局比较早,为了打通全息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图像采集系统、三维内容编辑系统、全息资源管理平台几项关键技术上都进行了重点公关,同时还投入大量资源创建了超过一万个全息教学模型,作为师生随堂使用的资源包。
不过云视图研表示近期在探讨将三维扫描和3D打印接入到系统中,进一步丰富全息教学的体验和功能。实际上早在2021年云视图研便与西安交大三维成型研究所建立了战略合作,共同探讨三维快速成型与模型的二次编辑技术。随着三维扫描和模型AI优化技术的提升,市面上出现了众多便携式的消费级或专业级3D扫描设备,针对课堂教学或者科学教育,已经可以对科学模型进行高精度扫描和快速三维建模了。甚至部分小型的扫描设备采用了工业级编码结构光方案,可实现高达0.05mm的测量级精度和0.1mm的分辨率,即使应用在专业度要求较高的譬如车辆工程、工业设计、工业检测、电气自动化等高校教学课程中,精度也可支撑。
对三维扫描的接入则意味着在云视图研的全息课堂中,不仅可以借住轻量化三维编辑器进行低门槛的手动建模,也可以使用小型工具进行快速生成,乃至随着AIGC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通过文本自动生成三维模型也是指日可待。解决了三维资源创作的难题,全息教学的流程也就全部贯通了,从前颇为高冷的黑科技不久后就能“飞入寻常百姓家”了,成为广大师生们可亲眼感受的教研装备。
[广告]免责声明:本文为宣传商业资讯,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亦不代表本网站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或投资行为参考,本网站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