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庆市迎江区法院派出了一组由两名特邀调解员与一名法官助理组成的调解团队,到辖区柘山村对一起经历了五次网上求助、一次报警求助,历时八年仍未得到有效解决的相邻关系纠纷案进行现场调解。
陈某某的房屋与叶某某、李某某的房屋相邻。但从2014年开始,陈某某认为叶、李二人家中菜地里栽种的三棵大树严重影响到了自家院内果树的通风采光,并造成了房屋受损和围墙开裂,且对自身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损害,因此强烈要求叶、李二人对这三棵大树予以砍除。
因协商未果,陈某某自2016年起,陆续向政务服务网等多家网站进行投诉,甚至于2019年7月发生冲突而报警。多年来,村委会也组织过多轮调解,对案涉枝丫也进行了修剪,但始终未能消除隐患。最终,陈某某一纸诉状将叶某某、李某某起诉至安庆市迎江区法院,要求叶、李二人对菜地里的树木予以短截并赔偿相关经济损失。
迎江区法院受理此案后,考虑到双方当事人是邻里关系,应以和为贵,故引导陈某某选择诉前调解程序,并将该案委派给特邀调解员潮桂生进行诉前调解。
调解员接手案件后,经翻阅卷宗及与当事人沟通,感觉到案件不简单,双方当事人间的争议也真不小,一旦处理不好就有可能引发双方之间更大矛盾。于是,调解员第一时间将双方争议焦点向指导法官汇报,并决定将调解的着力点投向蕴含了“礼让和谐”精神内核的“六尺巷调解法”。
调解伊始,双方当事人情绪都比较激动。调解员通过电话沟通、周边调查以及与村委会对接,逐步了解了案情。然后,又通过与原被告进行多轮沟通,积极听取双方当事人的诉求,逐渐稳定了当事人的情绪,双方当事人均表示同意进行现场调解。
调解员8月4日组织双方到现场进行调解。上午9时许,在柘山村村委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调解员与双方当事人一起对树木枝丫的生长情况以及树木造成的遮蔽范围进行实地勘查,从而更深入地了解案件事实、辨明是非。
在调解现场,双方当事人因言语不合再起冲突。调解员与村委会工作人员立即对双方当事人进行劝解疏导,建议双方顾及乡里乡亲之情;法官助理结合民法典向双方当事人进一步释法明理,让当事人了解到处理相邻关系的原则和相邻通风、采光、日照和相邻建造建筑物不得危及相邻不动产安全的相关规定,从而引导当事人依法维权。
调解员引经据典、借古喻今,从孟子所倡导的邻里道德,谈到杜甫在《又呈吴郎》诗中表现出的爱护邻里的情怀,再谈到家喻户晓的桐城“六尺巷”故事,引导双方当事人开阔胸怀,各让一步。
“不如双方各退一步,把问题就在今天彻底解决掉。”调解员秉持着依法调解的理念,倡导双方当事人互谅互让,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案。
通过三个多小时的现场查勘和劝说,双方当事人对树枝的截短方案达成共识并签订和解协议。
本案纠纷的成功化解,既节约了当事人的诉讼时间与诉讼成本,也避免了双方当事人矛盾进一步激化,双方当事人均对法院诉前化解纠纷的方式表示认可。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张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