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遭遇诈骗,本是被害人,但他转而拉上其妻子一起炮制自己的被骗经过去骗别人,在网络上出售低价“逃税”手机诈骗8名被害人,并在得手后又将受害人的账号等个人信息提供给诈骗分子继续实施诈骗。近日,芜湖市繁昌区法院对这样一起刑事犯罪案件进行了公开宣判。
被骗后复制自己的被骗经过骗别人
被告人李某与武某是一对90后夫妻。二人婚后,李某因重新购置手机需要在各网络平台查找,发现他人在某平台上出售的手机价格十分低廉。李某遂与对方联系,最终支付了六千多元,购置了声称为某大品牌的手机,但支付费用后却迟迟未收到,李某才发现自己被骗。
后因为缺钱用,想到自己被骗的经历,李某萌生了如法炮制被骗手段进行诈骗的想法。
李某将想法告知妻子武某,两人一起谋划后,从2021年9月开始,两人在网络上购买多个QQ号,在QQ空间发布低价出售“逃税”手机的虚假广告。为了增加可信度,两人还伪造交易成功的聊天记录,连同虚假广告一起发布,通过此方法诱骗他人加为QQ好友。
受害人转账购买手机,夫妻二人再联系制图人员制作虚假发货单号及手机图片发给被害人,制造手机已快递发出的假象。随后,李某在明知他人利用公民个人信息实施犯罪活动的情况下,又将被害人信息出售给诈骗分子,并为其伪造发货人员身份,要求被害人加其他诈骗分子为好友,以对被害人继续实施诈骗并从中获利。
夫妻二人犯两罪被判有期徒刑
小杨在QQ空间看到了李某与武某发布的虚假广告,联系夫妻俩使用的QQ号。在谈定价格后,小杨用自己奶奶的身份信息绑定QQ钱包,向对方发送的付款二维码支付了205元。
小杨询问对方发货时间,夫妻俩则让小杨添加了另一个人员的QQ好友,称其为负责发货的工作人员。添加后,对方欺骗小杨公司账户被冻结,要求小杨配合将其父母微信和支付宝个人资料截图发过去。小杨按照对方要求充值了5030元,并在母亲亲情卡里绑定对方支付宝账号,后对方分别转走5030元、1000元、999元。之后,对方又让小杨扫码支付8次共计7996.5元。小杨母亲发现后果断带着小杨向公安机关报案,武某被公安机关抓获到案,李某主动到案。
两人诈骗的受害人共计8人,诈骗金额达两万余元。李某与武某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李某、武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电信网络,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他人财物,二人构成诈骗罪共犯。李某应当知道他人利用公民个人信息实施犯罪,仍向其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法院以诈骗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对李某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一年四个月,缓刑二年;以诈骗罪判处武某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目前判决已生效。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张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