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发布安徽征信业十年报告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吴春华 分享到 2023-08-16 07:34:15

10年间,安徽征信业累计为个人查询征信信息1575.04万次,企业信息主体累计查询征信信息50.8万次,为个人和企业融资等金融活动提供支持。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获悉,安徽省征信业10年相关报告日前发布。

个人征信累计查询逾1500万次

据介绍,2013年3月15日,《征信业管理条例》正式出台,标志着我国征信业进入跨越式发展新阶段。10年回首,安徽省人民银行系统依法履行征信业管理职能,着力强化征信系统管理,不断加强征信监管,切实优化征信服务,推动全省征信业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截至2022年底,征信系统纳入安徽省企业共156万户,2012年时仅42万户;纳入安徽省自然人5425万人,2012年时为3288万人;纳入地方性机构102家,2012年时仅6家。征信系统累计查询量32.5289亿次,2012年时查询量为3.7544亿次。

截至2022年末,全省共设置信用报告自助查询网点338个;自助查询机从无到有,共计布放406台;14家商业银行开通网银或手机银行征信查询服务。全省个人信息主体累计查询本人征信信息1575.04万次,企业信息主体累计查询本机构征信信息50.8万次。全省人民银行系统累计服务社会公众征信异议需求8427笔。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指导辖内接入机构精准落实疫情期间征信救济政策,累计为受疫情影响的66万余名个人、1.3万余户企业调整征信记录。

中小微企业融资占比78%

10年间,安徽征信业激活动产资源,彰显征信促融。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联合省发改委等7部门印发文件,推广应收账款、核心企业供应链和政采贷等融资模式。截至今年6月末,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10年累计融资12593亿元,其中中小微企业融资9773亿元,占比78%。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担保品融资,相继落地保险赔付权、牛羊猪等活体、碳排放权等特色抵质押动产登记。截至今年6月末,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式系统10年累计登记22.1万笔,累计查询890.1万笔。安徽用好用活央行内部(企业)评级,拓展信贷资产质押资源。截至今年6月末,安徽省人民银行系统累计向央行内部(企业)评级系统商报评级合格企业10444户,累计发放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61笔,金额27.27亿元。

征信平台解决企业融资需求101万笔

安徽持续推进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建设,截至今年6月末,平台入驻金融、类金融机构204家,私募股权基金129支,发布金融产品2688个,服务企业215.94万户,解决融资需求101万笔,涉及金额36880亿元。推动企业征信机构、地方征信平台、金融机构上“长三角征信链”。截至今年6月末,安徽已为144家机构开通账号,上链企业484万户,累计查询信用报告48.65万笔;全省上链机构依托平台累计放贷7.22万户,金额6952亿元。此外,在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方面,截至今年6月末,全省完成513.12万户(各)农村主体信息建档;评定各类信用主体298.92万户(个)、信用村3929个;累计授信81.79万户(个)、金额779.33亿元。

安徽强力整治征信乱象成效突出,建立征信市场联合监管机制,全省累计排查带“征信”字样机构463家,带“征信修复”字样机构28家,清理违法广告15条,纳入市场监管一场经营名录74家,变更工商信息239家,注销50家,移交市场监管部门50家。截至2023年6月末,备案企业征信机构2家。安徽省征信股份有限公司逐步向全国输出征信发展“安徽模式”,为部分省份省级地方征信平台建设运营提供技术支持,形成行业示范效应。

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深入开展个人征信知识、征信权益保护、征信赋能中小微企业等宣教。与安徽省教育厅连续9年开展“资助诚信教育主题月”活动,深入大中小学开展形式多样征信知识宣教,共计进校园1000余所(次),惠及各类学生20余万人(次);在安徽财经大学等高校建立征信教育基地20余个。线上线下融合创新宣传方式,截至今年6月末,全省累计开展各类宣传活动12000余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80余万份。(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郜征)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