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农学子三下乡:聚焦农村养老需求 助力“夕阳红”
来源: 责任编辑: 分享到 2023-08-17 09:27:25

在城市化加速发展、家庭结构迅速小型化及人口老龄化加剧的社会形势下,农村老年人养老意愿与需求正在发生变化。7月17日至7月21日,安徽农业大学爱心社赴新杭镇暑期社会实践团基于广德市新杭镇乡村养老需求实际情况展开调研。实践团以新杭镇的老人为主体,从问卷调查、社区和养老院实地实践、个案深度访谈等方式让学生从数据分析、社会服务与媒体宣传等方面了解老龄化社会,深入了解农村老人养老需求,调查农村老人(以新杭镇为例)在养老方式、智能服务、精神慰藉、养老费用承受能力及新型社区养老等方面的意愿,以探究当地社会经济水平、老年人健康状况、孝道观念、代际支持等因素对农村老人养老需求的影响。在实践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不仅能够加深对老龄化社会的认识,明确敬老爱老的重要性;也有助于提升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在实践中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练就过硬本领。

一、深入老年助餐食堂,聚焦“暖民心”活动

助餐服务是“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的基础工程。实践期间,团队选取新杭镇合兴村、横岗村和箭穿村三大老年助餐食堂开展食堂满意度测评,体验“暖民心”活动。7月18日上午,团队在村部书记的带领下前往合兴村老年助餐食堂。在了解当地老人居住环境、养老基础设施后,团队成员与当地老人进行深入交流并进行食堂满意度测评。次日上午,团队跟随村部书记来到横岗村老年助餐食堂。据悉,横岗村在广德市率先试点,建成了“乡贤+助餐”、“商会+助餐”的农村老年助餐模式,对团队深入助餐食堂调研具有重要借鉴意义。随后,团队在村部书记的带领下来到箭穿便民服务驿站,针对老年人的助餐服务与养老需求展开调研。在食堂卫生、饭菜口味、价格等评价维度上,大多数老人明确表示满意当前老年食堂的服务水平。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箭穿村开展食堂满意度测评

二、调研农村养老需求,倡导积极老龄化

在新社会、新趋势作用下,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更加多元化,深入了解农村老龄化多样化的服务需求,是社会亟需解决的难题。团队基于广德市新杭镇农村老龄化开展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以及机构养老需求调研。7月18日下午,团队来到砖桥社区并在赵书记的带领下沿街道开展农户调研。据悉,砖桥社区生态环境优美,人文底蕴深厚,当地老人幸福感程度高。次日上午,团队跟随路东社区负责人来到长安小区开展社区入户调研,长安小区养老基础完善,老人与社区联系密切21日上午,团队来到新杭镇敬老院,并在周院长和孙院长的带领下开展养老机构调研。周院长首先带领团队实地观察五保老人生活区的生活环境,随后对身体尚健康或半自理老人进行个案深度访谈,中间穿插志愿服务和爱心捐赠。最后孙院长带领团队在社会代养区域开展机构养老需求调研,倾听代养老人的真实心声。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新杭镇敬老院开展机构养老需求调研

三、探索智慧助老新模式,跨越“数字鸿沟”

当下,数字化社会层出不穷的媒介形态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乡村老年人逐渐成为快时代下的慢行者。实践五天,团队根据乡村以及社区基础设施等情况开展智慧助老志愿服务,同时配合防诈骗宣传,引导老年人正确认识与使用网络信息和智能技术。最后结束前,给老人发放智能手机宣传小画册以及防诈骗宣传单,以期提高老人对电子诈骗的警惕心。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横岗村宣传防诈骗活动

四、牢记农学底色,赓续红色血脉

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解民生、治学问。7月18下午,砖桥第一书记黄书记亲切地对团队成员说“农大的学子离不开乡村,走不出土地。”随后带领团队现场参观扦插的南烛幼苗并针对新杭镇发展以南烛为特色的产业链进行展望和实践分析,团队成员均表示受益匪浅。

红色追寻是暑期实践大学生的“精神补给站”。7月19日下午,团队跟随路东社区书记来到红色杭村史迹馆。了解到“杭村大捷”中英勇的抗战故事,以及英雄人物郑大方烈士等人追授为全军“模范理论工作者”的严高鸿同志的光荣事迹。青山有幸埋忠骨,革命精神照后人。结束后团队成员纷纷表示会更加踊跃地继承并发扬革命先烈精神,练就过硬本领,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图为黄书记讲解南烛叶的生长状况

图为实践团与合肥学院学生学习分享红色故事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角度阐述了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的重要性,提出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课堂教育的延伸和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与实践人才、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次赴新杭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基层、深入农村社会,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受时代脉搏。

[广告]免责声明:本文为宣传商业资讯,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亦不代表本网站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或投资行为参考,本网站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