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年7月,我省长江干流4077个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3754个,完成率92%。8月28日,记者从安徽省生态环境厅获悉,按照国家任务的总体安排,到2025年,全省长江入河排污口做到基本完成整治。此外,我省也在谋划淮河流域、新安江流域入河排污口的排查整治工作,2025年基本完成整治。
“入河排污口是污染物进入水环境的最后关口,是连接水里和岸上的关键节点。”省生态环境厅总工程师贾良清介绍,长江干流于2019年启动入河排污口排查工作,2022年,经生态环境部审定,我省长江干流入河排污口核定数为4077个。
2021年5月。长江干流入河排污口启动整治试点,沿江马鞍山、芜湖、铜陵、池州、安庆5市先后出台本辖区长江入河排污口名录、整治方案和“一口一策”措施,开展入河排污口命名、编码及标志牌设置的规范化建设。
在支流,我省长江流域合肥、滁州、马鞍山、芜湖、宣城、铜陵、池州、安庆、黄山9市完成了长江一二级支流160条河流入河排污口的排查工作,发现排口23430个,初步进行了溯源分类。2021年11月,我省在巢湖率先启动排污口整治,先后完成全部排污口的命名、编码等规范化工作,编制了整治措施清单。截至今年7月,巢湖172个入湖排污口已完成整治169个,完成率98%。
据统计,截至今年7月,我省长江干流4077个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3754个,完成率92%,提前实现国家关于2023年底完成长江干流70%左右的入河排污口整治的目标。2022年,长江干流水质保持为Ⅱ类,流域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4.8%,较2017年上升14.8个百分点。今年1~7月,全省长江流域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3.8%,同比上升5.3个百分点。
贾良清介绍,在推进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的同时,我省也谋划淮河流域、新安江流域入河排污口的排查整治,目前相关排查已启动。今年,淮河流域、新安江流域要完成全部排查工作,其中淮河流域要实现80%的入河排污口溯源和30%的入河排污口整治。到2024年,淮河流域、新安江流域将全面启动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到2025年基本完成整治工作。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汪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