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沟放水增加收入是个好事,但是占了农户家的地怎么解决?”近日,在宿州市萧县杨楼镇新廷社区会议室,政协委员、社区“两委”成员和党员群众代表齐聚一堂,围绕治理方案当地两处低洼地块治理问题共商共议。
新廷社区位于萧县杨楼镇北,是以革命烈士萧新廷名字命名的社区。社区下辖8个自然村,3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218户6710人。新廷社区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和1个非公企业党支部,共有党员157名。
据新廷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刘汉生介绍,新廷社区自 2019 年实行村庄异地搬迁新建后,原有 5个自然村共有 1100 亩士地实施了复垦。其中大刘庄、黄台子2 个自然村拆迁复垦土地面积为 638 亩,并于 2022 年7月通过省国土部门验收。2023 年夏季,两个自然村复星一地上共种植夏季玉米 580 亩。6 月下旬遇多雨天气,发生严重内涝,共有 400 余亩土地的玉米受淹。
在今年 7月份协商议事例会上,杨楼镇党代表黄全亮等人提出了要尽快对两个自然村低洼地块进行治理的建议。社区“两委”研究形成了初步治理方案:需将两片低洼地和故黄河贯通起来,从南部老徐砀沟到北部郝迎沟,共需开挖 4 米宽、15 米深的排水沟约 2300 米,同时跨沟修建水泥涵管桥13 座以保障农业生产。当天,新廷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刘汉生作为“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第一召集人主持了会议。针对“挖不挖”“怎么建”,政协委员、社区“两委”成员和党员群众代表围坐在一起各抒己见,很快达成一致意见:同意挖沟消除内涝。
同样在新廷社区,围绕“红白事”点分开、小区路灯“亮化”等与当地群众密切相关的关键小事,当地通过 “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会议平台,专门倾听、协商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基层工作,执政之基,依靠群众,心齐山移。民生大事,发展难题,开展协商,集思广益。轮流发言,有规有矩,文明表达,入情入理。政策法规,不能偏离,凝聚人心,汇聚合力。”刘汉生说, 自己是协商议事会第一召集人,3位县政协委员是第二召集人,成员有人大代表、党代表、网格员、退休干部、“五老”、乡贤等。
目前该社区协商主体已收集意见建议400余条,开展议事活动40余场,共办理村内修路、安装路灯、开沟放水、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社区治理、老年助餐点等30余项公益事务。
2023年3月,由代表提议新廷社区七彩农业大棚葡萄项目基地承包专业户管理,以进一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经民主协商后,大家一致同意温室葡萄大棚的由村集体与专业户共同管理,由村集体提供农药、肥料、维修设备、包装耗材、销售及聘请技术导师来园指导,专业户负责施药、上肥、浇水、剪枝、摘果,销售收入农户和村集体协议分成。目前,该葡萄大棚的运营模式带动周围农户就业50余人,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余元。
近年来,萧县政协不断探索协商形式、拓展协商平台、完善协商机制,从试点起步,示范带动,扎实推进村(社区)“有事好商量”基层协商议事工作,将政协制度优势、平台优势转化为参与社会治理的效能,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着力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切实打通政协服务群众“最后一堵墙”。
通过依托萧县政协“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平台,目前,全县已召开协商议事会议80余次,杨楼镇新廷社区婚丧嫁娶事宜实现集中办理,并将新建老年助餐点,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王寨镇吴河涯村协商推进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集约土地1658亩,2022年村集体经济突破百万元,实现农民、村集体“双增收”;白土镇费村社区通过协商,维修路灯100余盏,硬化路面2800余平方米,疏通河道10余条,为村民发放购买种子补贴6万余元等协商议事成果凸显。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常诚)